河南開封曾是北宋東京城的所在地,當時人口過百萬,往昔的富麗繁華,活現於畫家張擇端筆下的《清明上河圖》中。可惜,今天在開封市已難覓宋朝古蹟,反而在地底卻叠壓著多座屬於不同朝代的古城池。

這種層層相叠的「城摞(音:羅)城」現象,背後源於開封的特殊地理環境。黃河近開封一段,因地勢平坦、水流緩慢,河床持續堆積沙泥,形成河高於城的「地上懸河」地貌,更令開封城在歷史上多次被泛濫河水和沙泥所淹沒。然而,開封先民卻一次又一次在淹埋著舊城池的地基上,重新建城,於是形成了地底「城摞城」的情況。

這重大的考古發現,源於1981年,政府派人清理龍亭公園的潘湖時,竟在湖底淤泥之下,發現埋有明朝周王府的遺址,於是引發考古隊在市內四出勘察。經鑽探發掘後,證實在新鄭門遺址地下,叠壓著史上六個時期的城池,包括戰國時期魏國的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東京城、金汴京城以及明、清時的開封城。考古人員現時持續發掘,並準備在那裏興建博物館。

在距離開封以西百多公里的鞏義,座落了七位帝王的宋陵墓群,佔地超過一百平方公里,氣勢雄偉;雕工精細的石刻群,經歷千年洗禮後,仍然屹立不倒。宋朝重文輕武,文化發展鼎盛,流傳下來的一些古老工藝如汴繡、朱仙鎮木版年畫等,均可以讓人想見當時的藝術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