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霞山自古已是佛道名山,古稱燒木佛舊地。據說早於南北朝時期,已有道士在陽元山附近的混元洞、獅子岩修練;隋唐時期,則開始有佛教活動。現時丹霞山仍留有一些佛教和道教的建築及遺跡,包括具千年歷史的錦石岩寺、專供比丘尼清修之用的紫府洞天,以及清初時建成的別傳寺。

因丹霞山山勢陡峭險要,昔日成為人們躱避戰禍或避世隱居之所。西漢時,漢武帝揮軍南下,想把居於南方地區的百越族驅趕,而居於丹霞山的百越族,卻乘地勢之利,躱避山上,逃過一劫。如今,丹霞山仍留有超過一百座古山寨,號稱「丹霞山一百零八寨」。其中陽元山山頂上的細美寨,三面臨崖,通往寨門的山壁,修築了一道狹窄石階,名「九九天梯」,令寨門猶如一道關口,佔有防守之利。而位處丹霞山最高處的巴寨,同樣險要,通往寨門的唯一通道,是懸崖旁邊一道長二十米、近乎垂直,僅容一人攀爬通過的天梯。寨門上設有槍眼,遇敵可即時發動攻擊,只需一夫當關,經已萬夫莫敵,可說是一座天然的軍事堡壘。

此外,古人亦喜愛在山上清靜,或特意前來專心讀書。江頭村居民葉傳由、葉傳分的祖先,便曾在天乙山上建寨闢室,一起讀書,待考取功名以後,則在附近買下田地,建立家園。
© 2017 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