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從中醫看「專注力不足及過度活躍症」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近年逐漸被西方醫學所重視,指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的兒童,以注意力渙散、活動過多、情緒容易衝動,並伴有認知障礙和學習困難為特徵的疾病,是兒童期最常見的心理行為問題,用藥則以中樞神經刺激劑為主,然而因為有食慾不振及睡眠障礙的副作用,讓病患及家長會因此而卻步。

一般來說,隨著年齡增長,患兒症狀可以減輕,但仍有不安靜、易激惹、衝動、易分心、注意力難於集中、學習成績差、自尊心低、易灰心、抑鬱等症。約有1/4 的患者會發生反社會行為,如好鬥、偷竊、破壞、縱火、行兇傷人等。

臨床診斷標準
包含三項明顯而持久特徵﹕ 
-    注意力渙散/不集中
-    活動量過多/過動
-    自制力弱/衝動

ADHD患童這些特徵與一般兒童的「過度活躍」、「頑皮」或「唔聽話」有所不同。他們的這些特徵較其他同齡兒童嚴重,如果這些特徵維持六個月或以上,並爲患者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學習、社交及守規),則需要接受臨床評估。

中醫兒科對兒童體質的觀點,兒童處於生長發育期,生發之氣蓬勃,屬純陽之體,因此陽氣偏盛,一般體質也偏熱,相對也呈現陰不足的現象。

根據ADHD臨床表現,可歸於中醫「煩躁」、「風證」、「健忘」等範疇。
《素問‧至真要大論》中提到「諸風掉眩,皆屬於肝;諸暴強直,皆屬於風」,所以過動兒情緒容易燥動不安與「肝」、「風」相關,而心主神明、胃不和則臥不安、腎為作強之官,過動兒童的坐立難安、喜歡亂搶答、睡眠不佳、無法控制自己的情緒與動作,中醫將之歸屬於臟腑功能失調的情志疾病。

台灣有研究顯示過動症的孩子除了注意力不集中及容易衝動過動外,大多數(80%左右)還會有怕熱、便秘、手心流汗等表現,還可見半夜磨牙、愛踢被、睡不安穩、易驚、易怒、便秘等一系列陽氣偏盛的熱象,並且多數合併有鼻子過敏、鼻塞、氣喘或皮膚過敏的症狀。有的孩子則有夜晚抽搐或夢遊,有的孩子則有夜尿或尿床的情形。

心主神明,邪熱上擾於心,心腎不交,則使人在思維上、情緒上及行為上較難自主;有睡眠中抽搐是屬於肝腎不足,肝風內動;邪熱上肝於肺,則生喘咳、鼻塞、鼻過敏或皮膚過敏的症狀。

因此中醫在治療上,必須先調理臟腑的邪熱,再佐以養陰、安神、潛陽的藥物,使其體內的陰陽二氣平衡,則所有的症狀才能一一排除。

另有部分患者是屬於陰虛陽亢生熱所致,則須以養陰為主,安神潛陽為輔,再佐以清熱之藥。

中醫食療
1.    新鮮桑葚子
10至15克,10至15日爲療程,服2至3個療程,每療程之間停服1周
作用:性味甘平,滋肝腎,聰耳明目,安魂定魄,無明顯毒副作用
2.    龍眼肉乾
每次4至5顆,每日2次,連服7至8日
作用:養心安神
3.    豬腦/脊髓
以淡鹽蒸服適量
作用:易腎精,補腦髓

患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兒童,只要及早接受評估和治療,再配合校方有效的教學策略,便能克服其病徵所帶來的困難和各樣的適應問題。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洪鴻彬

相關分類
中醫藥
最後更新:2017年1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