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心電圖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兒童常見之先天性心臟病

心臟結構

心臟為循環系統一員,供應高氧血到身體不同部分,例如腦部、四肢、腎臟等。心臟會把來自上、下腔靜脈的低氧血經右心房、右心室送到肺部,並由肺部為低氧血加入氧氣。其後,血液會經左心房、左心房,再被送腦部各身體部份,以應付日常需要。

先天性心臟病

先天性心臟病就是心臟天生出現結構異常,當中可涉及心房、心室或靜脈回流等。以上問題均可帶來輕微或嚴重影響,例如血液含氧量下降及加重心臟負擔等。現時,超過 95% 的先天性心臟病都找不同真正成因,其餘可以因為遺傳、染色體異常、母親在懷孕期間酗酒、服用某種藥物、感染德國麻疹、接受過量輻射等導致兒童心臟結構出現問題。

分類

先天性心臟病有 90% 為非紫紺性,只有 10% 為紫紺性。紫紺性患者的舌頭、唇及手指會發紫,較易被察覺。至於非紫紺性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有機會是心房或心室間隔缺損 (佔 60%)、動脈導管未閉、主動脈或肺動脈瓣狹窄等,其常見徵狀有在 1 歲前心臟會有雜音、進食緩慢、進食時滿頭大汗、氣喘或身型瘦削等。

檢查

胎兒在母體 12 週已可進行超聲波檢查,確定有否心臟結構問題。在香港,產前檢查亦包含超聲波檢查,如婦科醫生對胎兒心臟健康有懷疑會轉介心臟科醫生為家長解釋。先天性心臟病的檢查包括臨床檢查,例如身體生長情況,心臟有否衰竭跡象、肝臟有否變大等。其後會照 X 光及心電圖以觀察心臟有否發大及有否心律不整。另外,現時的超聲波檢查已能夠確定心臟結構及功能是否正常。至於較複雜的心臟問題,就要進行電腦掃瞄、磁力共振、導管檢查以確定情況。

治療

有約六七成心室間隔缺損的患者會隨時間漸漸自行修補,無須進行手術。然而,如果心房間隔缺損患者並未有自行修補,可根據情況進行微創手術或開刀手術如介入式治療,將封堵器放進心臟。安裝封堵器的六個月內不應做劇烈運動,而且要定期檢查,以確定沒有其他問題出現。當缺損被完全封堵後,而患者本身沒有其他先天性心臟病便告康復。美國建議,如進行封堵手術後一年要進行手術或剝牙都應該服食抗生素,以防止心外膜發炎等併發症。部分情況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需要服用藥,例如年紀太小,並不適合進行手術,就會以藥物控制病情,防止缺損擴大,直至可施手術為止。部分患者進行心瓣手術後要食薄血丸,期間不可食綠色蔬菜,但一般情況下,先天性心臟病患者無需戒口。

運動

嚴重心肌肥厚症、主動脈狹窄、馬凡氏綜合症、肺壓力高、心臟衰竭、布魯加達氏症患者都不適合進行運動。若先天性心臟病情況輕鬆,運動量並沒有特別限制;情況中度者可進行一般運動,但不應參與競賽式運動;情況嚴重者則不應進行運動。先天性心臟病患者應詢問醫生自己是否適合運動。

相關分類
心肺科 胸肺科
最後更新:201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