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負面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焦慮症

或稱焦急症,焦慮症的病徵是患者會極容易長期處於不安與恐懼,而程度亦相當嚴重 。患者的擔憂表現,多是不合理或過份的,例如會對金錢、工作、家人產生莫名其妙的擔憂。這種擔憂往往與現實極不相稱,使患者被困於焦慮的痛苦旋渦內。焦慮症亦可能與性格有關,如果性格比較負面,會容易有焦慮症。如果孕婦容易焦慮甚或有焦慮症,都可能會影響胎兒,甚或孩子及後之成長。

焦慮是人的本能,是自然不過的情緒。焦慮亦是人類賴以為生的存在價值,讓人保持警覺,遠離或解決危險。若人不懂得焦慮,不懂得因應事物而產生讓人緊張的心理和生理反應,從而作出適當的反應,人的生命便可能受到威脅。所謂病態的焦慮,就是當實際的情況沒有任何危險或威脅時,而偏偏單憑想像或過去的經驗,片面地認定目前正身處於危險之中,而產生不合理的恐懼,極度害怕有很壞的事情將會發生。

研究顯示,焦慮症患者佔人口約 4-6%。若長期不處理焦慮症的問題,40-50% 的病人可能會演變成抑鬱症,甚至出現自殺的念頭。根據2003年的數字,香港 15 歲以上的焦慮症患者,女性有 2.6%,男性有 1.2%;而 45-54 歲的年齡層中的 3.3% 有焦慮症,屬於較高危階層。

病徵

從生理上,焦慮症患者會容易心跳加速、胸口痛、呼吸急促、容易暈眩、頭痛、手腳出汗、手腳麻痺或輕微刺痛、手腳顫動、吞嚥困難、口乾、嘔吐、噁心、肚瀉、胃痛、肌肉酸痛 (尤指面部、肩膊)、坐立不安。而從心理上看,患者會容易恐慌、脾氣暴燥、不耐煩、憤怒、專注力下降、腦海一片空白和記憶力下降,嚴重者會思想混亂、神經緊張、失眠、夢境過份逼真。再嚴重的患者,可能會出現行為上的病徵,例如強迫性重覆做單一行為、社交困難、驚恐性行為等。

成因

成因主要來自生活、壓力,有些人較容易有焦慮傾向,例如女性、家族遺傳、缺乏維他命B12、腦內化學物質失衡 (腦部負責調節情緒及其他活動的化學傳遞物質失去平衡,如多巴胺)、心律失常、藥物副作用、性格、經歷如離婚、個人思想信念。

驚恐發作 (Sudden Panic Attack)

驚恐發作,或稱驚恐突襲。患者如驚恐發作,會突然呼吸急促、難以呼吸甚至窒息、心跳加快、暈眩、身體顫動、發熱、不停流汗、腰部及腹部感疼痛等。

驚恐發作之急救

一旦遇上患者驚恐發作,應先評估患者自殺或傷害的風險,聆聽患者需要並不附批判的給予安慰。

舒緩呼吸技巧

防範焦慮或舒緩焦慮症患者的病徵,可以選擇一個較為寧靜的環境讓當事人舒適的坐著或躺著,告知當事人緩慢地呼吸。若當事人仍處於混沌狀態中,可以手勢指示他進行,如手緩緩上升表示緩緩吸氣,緩緩下降表示緩緩呼氣。大約 6 秒完成一呼一吸的循環,完成一個循環後停 3-4 秒,再開始下一個循環。

治療

目前常用來治療焦慮症的有認知行為治療法 (Cognitive Behavioral Therapy),而部份患者可能同時需要接受精神科藥物治療。認知行為治療法主要幫助患者明白思想和行為如何引起及維持焦慮,引導患者改變過分負面或不符合現實的想法,以減低焦慮。方法大槪分四個部份:重整災難化的思想模式、糾正不恰當的行為模式、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習鬆弛的方法等。

相關分類
精神科
最後更新:201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