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古稱西域,自古為東、西方文化匯流之地。因漢武帝派張騫出使,打開中土與西域諸國的邦交,故史書上開始有「西域三十六國」之說。今天在吐魯番地區,仍留有車師前國、高昌王國兩個西域古國的都城遺址,2014年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為研究古代西域居民的生活、宗教、建築以至城市規劃等,提供珍貴資料。

據史書記載,西漢使節到西域諸國取得寶馬和寶物時,特地採「蒲陶(葡萄)、目宿(苜蓿)種歸」,天子則派人廣種於離宮館旁,可見葡萄自古已是重要的西域特產。如今在吐魯番地區,仍有不少居民以種葡萄為生,嘗試延續這份源自古代的甜美。

《漢書‧西域傳》:「車師前國,王治交河城。河水分流繞城下,故號交河。」公元前89年,交河城為漢軍攻佔,成為西漢的重要軍事據點。後來,漢軍又在交河以東建立軍事堡壘「高昌壁」,屯兵戍守;之後,吐魯番地區的政治、經濟中心,亦逐漸由交河城轉移到位於火焰山下的高昌城。因古時吐魯番為佛教傳播的重要通道,故兩座古城仍留有不少佛寺、佛塔,高昌故城更留下了唐代高僧玄奘法師在此停留講學的足跡。

元朝後期,東察合台汗國發動聖戰,攻佔當時稱為「火州」的吐魯番地區,迫使居民改信伊斯蘭教,西域自此進入了伊斯蘭時代。今天聚居新疆的維吾爾族人均信奉伊斯蘭教,他們重視傳統,更將族人的「多帕」(花帽)視為身份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