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內蒙錫林郭勒盟正藍旗,上都鎮東北約20公里處的金蓮川草原上,北依臥龍山,南臨閃電河(又名上都河),整座城池呈正方形,座北朝南,佔地約5平方公里,於元朝末年為紅巾軍所毁。

忽必烈最初是奉命駐守金蓮川草原一帶,他後來下令幕僚劉秉忠建立開平府,營建宮室。1260年,忽必烈於此即位稱汗,定為臨時首都,後正式稱為上都。他在攻滅南宋後定都燕京(北京),上都則成為了元朝皇室的夏都。

上都是歐亞大陸上一個極具民族特色的草原城市,元朝共有6位皇帝在此登基。每年初夏,元朝皇帝會帶領群臣部下和后妃到這裏避暑和處理政務。它在地理上便於聯絡漠北蒙古宗王,同時讓皇帝在此舉行傳統祭祀和狩獵活動。設計上,它結合了農耕文化與草原文化,並糅合蒙、漢兩族的建設特色,城內一些建築的名稱,更融入了深厚的中原文化,如取自《禮記》的「明德門」和出於《易傳》的「復仁門」等。

上都屬三重城垣結構,每重城墻外均設有護城河,由外至內為外城、皇城和宮城。因屬草原城市,內有大片草灘、湖泊,為免水患發生,城外西北面特設具疏水、防洪作用的鐵幡竿渠。最內的宮城為皇帝居住的宮殿區,正中座落了大殿大安閣。據說它本是宋朝汴京的熙春閣,忽必烈滅宋後,特意將之拆毁並遷建於上都,而元朝皇帝便在這座大殿裏臨朝聽政、舉行大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