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湖雖然自古已是魚米之鄉,但過去因濫捕而令魚類大量減少,於是政府將每年三至六月劃為禁漁期,令「靠湖吃湖」的漁民逐漸轉型。居於鄱陽縣內青村的漁民占富貴,上數代均以捕魚為業,但他的兒子卻選擇出外工作謀生;古老樸實的打魚生活,已非出身水鄉的新一代年輕人所追求的目標。

雀鳥喜歡啄食農作物,為免鄱陽湖一帶的農民捕殺珍貴候鳥,政府近年不單立法禁止,更加以宣傳教育。以種水稻和棉花維生的農民王志成,對於偶然有候鳥來田間偷吃,表示並不介意,他笑道:「吃了便吃了,生活不過就緊張一點嘛!」

煙波浩渺的鄱陽湖,孕育出充滿水鄉風情的文化藝術,像漁鼓和漁歌。漁鼓是一種在長竹筒一端蒙上薄皮的樂器,表演者一手拍打漁鼓,一手拍擊竹製的簡板,口裏說唱著歷史和傳說。80歲的王遇龍老伯,是鄱陽漁鼓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不時悠悠地訴說鄱陽人千百年來的故事。35歲的曹能芳則是鄱陽漁歌的新一代傳承人,她以嘹亮而婉轉的歌聲,延續上千年歷史的漁歌文化,抒發漁民的喜與愁。
© 2017 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