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土樓

福建土樓於2008年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種以生土夯築而成的大型住宅,主要為客家人和閩南人居住。現存的福建土樓約有3,700多座,大致可分為圓樓、方樓、五鳳樓和其他類型,最早建於明末、清初時期,其中約1,800座分佈於永定縣和南靖縣。

因福建省地勢「八山一水一分田」,古時客家人從中原遠道而來,定居山區深處,便就地取材,以黃土、砂石、杉木等為主要材料,依山勢建造一座又一座的大型土樓,既可讓族人聚族而居,又兼具防禦作用。

有「土樓王」之稱的承啟樓是典型的客家土樓,建於明末、清初年間,江氏族人花了整整八十一年時間,經三代人的努力才終於建成。它屬典型的內通廊式結構土樓,「高四層,樓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間;圓中圓,圈套圈,歷經滄桑三百年」便是它的寫照;以祖堂為圓心,再向外建成三圈房子,上、下約共四百個房間,全部朝向中心的祖堂。這座江氏族人的堡壘,全盛時期有六百多人居住,最難得的是不論尊卑長幼,居民都可分配到均等的居住空間,平等的規定有助維繫宗族之間的團結和諧。

位於永定縣初溪村的土樓群由十多座方樓和圓樓組成,一道溪流繞經村莊,更添寧靜。雖然不少土樓居民經已遷到附近較為現代化的小樓居住,但像徐初暴、徐興央兩位老村民,現時舊地重遊,仍然對往日熱鬧的土樓生活感到相當懷念。

© 2018 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