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科

世代無肝炎

中國每年約有35萬至50萬人因乙型肝炎演變成肝癌死亡,當中大部人年齡在40至60歲之間。在香港,每年亦約有2千至3千人因相同原因死亡。乙型肝炎通常經母嬰傳播,若母親為乙型肝炎帶菌者,其嬰兒亦會是帶菌者,當中8個嬰兒帶菌者長大至40至60歲就會有1個死於肝癌。由於40至60歲仍有高生產力,乙型肝炎帶菌者提早死亡對社會造成影響。

「世代無肝炎」相信做好預防就能控制肝炎傳播,因此希望制定長遠計劃,透過教育及資助,將肝炎知識傳給市民和減輕病人經濟負擔,令社會大眾受惠,同時使人不再因肝癌死亡。

疫苗注射計劃

自1984年,香港陸續為新生嬰兒注射疫苗,而1988年起,所有新生嬰兒都可以免費接種疫苗,令乙型肝炎帶菌率大大下降。不過,由於1984年之前出生的嬰兒仍有百份之十至十五為乙型肝炎帶菌者。「世代無肝炎」組織過去十年資料並普查了2萬3千多名香港市民,發現當中有百份之七的人為乙型肝炎帶菌者(以香港700萬人推算,即約有50萬人為帶菌者),當中尤以新界西問題最嚴重。這可能由於新界西有較多中國新移民,而中國的疫苗計劃亦很遲才實施。

過去瓶頸

預防肝炎運動在不同年代都面對不同的瓶頸。80年代的瓶頸為推動疫苗普及化以終止母嬰傳播。90年代所面對的瓶頸就是藥物應用。高危的乙型肝炎帶菌者如菌量高、患肝硬化、男性、有家族史等都應該用藥物控制,此舉能令患肝癌機會率大幅下降。可是,用來控制肝炎的藥物十分昂貴,例如其中一種口服藥物每名病人每月需要花費3千至4千元。隨著專利結束,新藥物陸續產生,價格已大幅下降,令更多病人受惠。

目前發展

過去10至15年,香港人的肝癌患病率並沒有明顯下降,始終1984-88年接種疫苗的人仍然未到達40歲,目前未能確定成效。加上,香港大部分末期肝癌病人雖然本身知道自己有乙型肝炎,但他們在患末期肝癌前2至3年都沒有進行超聲波或甲胎蛋白篩選,因此未能及早發現自己患上肝癌。當肝癌到達末期時,就算進行標靶治療,最多只能令病人由3個月壽命延長至6個月,始終未能根治,而且費用非常昂貴,每個月需要4萬至6萬元。因此,「世代無肝炎」希望能推動肝癌普查,讓市民主動檢查。

檢查

現時,快速測試可以檢測是否乙型肝炎帶菌者,其準確度已達到95%至98%。不過,並非所有帶菌者都需要藥物治療,若證實為帶菌者就要看看是否有需要以藥物治療,如果毋須接受藥物治療就繼續觀察。

此外,世界三大肝病權威包括美國肝病研究學會歐洲肝病學會及亞太區肝病學會的指南均建議,40歲以上男性及50歲以上女性乙型肝炎病人每半年進行一次甲胎蛋白及超聲波檢查。如果肝癌在早期體積尚小時就被發現,病人可透過手術將其切除,令康復機會大增。

事實上,以現今醫學,要大大減少死於末期肝癌人數並非不可能,因為乙型肝炎並不會一下子變成末期肝癌,只要定期檢查,及早發現,就能令大幅肝癌死亡率下降。

相關分類
內科
最後更新:201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