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科

矯齒

矯齒即俗稱「箍牙」,透過矯正牙齒位置及排列,改善骨骼生長及牙齒健康,預防口腔及其他疾病;另外亦有美容的考量,例如過於突出影響外觀等。

牙齒矯正科

根據香港矯齒學會網頁資料定義,「牙齒矯正科屬於牙科專科,專門研究牙齒、骨骼及面部畸形的診斷、預防及治療。牙齒矯正科醫生會透過設計及應用各類矯齒器,以使牙齒、上下顎與嘴唇回復平整,從而使面部五官協調。」成為矯齒醫生首先要成為一般執業牙醫六年以上,再經過專科考試取得資格;一般牙醫工作包括洗牙、補牙、鑲牙、脫牙、造假牙等,而矯齒醫生通常只提供矯齒服務。一般醫生或牙醫懷疑病人有牙齒、骨骼或面部畸形,有機會轉介病人到矯齒醫生。2013年,香港約有2051位註冊牙醫,而當中60位是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

目的

進行矯齒的目的有四類:

1. 改善臉部與牙齒的和諧、改善臉部與口部的平衡
因先天因素或種種原因,有部份人士上顎或下顎較突出,令整張臉失去和諧感,可以透過矯齒將牙齒輕微拉入,減少突出感。另外亦有牙齒生長影響臉形的情況,例如臉向斜傾,可透過矯齒矯正臉形。

2. 改正牙齒咬合不正
牙齒咬合即上下顎咬齊時的位置是否對準,咬合不正會造成進食、清潔方面的阻礙,可能直接影響口腔健康,可透過矯齒矯正咬合。

3. 改正牙齒參差不齊
牙齒參差不齊即牙齒的排列不齊整,如前後重疊、高低不一等,有可能造成哨牙、倒合牙、開咬,或進食、發音、清潔等方面的困難,可透過矯齒將牙齒拉齊。

4. 留意及改善小童發育
小童發育尚未完整,口腔、顎骨等發育不正常可能影響其他骨骼生長及整個發育過程,常見有顎骨太突出、臉斜、上下顎不齊,矯齒科醫生建議兒童6歲前可作檢查。

矯齒類型

現時矯齒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固定式外箍、固定式內箍及活動式隱形牙箍。

固定式牙箍即傳統的箍牙方法,將牙釘固定於牙齒上,再以鐵線將牙釘連上拉動牙齒,常見的為金屬材料,其實亦有搪瓷、樹脂等質料。當中分為外箍及內箍,外箍即牙釘固定於牙齒外側,日常張嘴就會看見牙箍;內箍則固定於內側,較難讓其他人看見,但使用的技術較精密,費用較昂貴。

活動式隱形牙箍是近十多年開始使用的技術,牙箍為塑膠製的透明牙套,可隨時戴上及除下,約每兩星期換一次新牙套,整個矯齒過程以電腦模擬技術進行模擬,根據每次檢查製造相應的矽膠模及訂製牙箍。

以前技術未完全成熟時,牙箍的力度較大,造成的痛楚較大。而科技的進步令近年的矯齒技術有所改善,力度較溫和,痛楚較輕,而且能更有效計劃療程。

程序

首先,矯齒醫生會對客戶進行檢查及評估,確認可否進行矯齒。確認可行後,會拍攝牙齒外觀照片,包括環口及側面的X光照片,以印製牙模。醫生會以牙模講解情況及可行方案,某些情況只可用特定一種方法,有些則有多種可行。客戶了解及選擇後,醫生會訂立計劃,其後戴上牙箍及定期覆診即可。矯齒需時約一年至一年半,複雜個案要兩年以上。完全後需佩戴固定器,防止牙齒走位,多數為晚上睡覺時戴上,約半年覆診一次。

價錢

看個人口腔情況而定,大約價錢為:
固定式外箍 4-6萬元
固定式內箍 10萬元以上
活動式隱形牙箍 5-8萬元

矯齒原因

矯齒的原因多數為改善進食、發音、口腔清潔、外觀等,亦有先天及後天因素。

先天:牙齒大小及牙床大小不吻合,例如牙齒太細而牙床太大,會造成牙梳;牙齒太大而牙床太細,會造成牙齒重疊、參差不齊。現代人多數為後者。另外亦有頭骨太大,將牙推前造成哨牙。上下顎大小不吻合,上顎大造成哨牙,下顎大造成倒合。

後天:咬筆、咬手指、咬唇等壞習慣,會令牙床骨咬歪。有些人會因壓力而磨牙,不論左右磨或上下咬,都會造成牙骹痛及牙齒不齊。三歲以後仍然咬奶咀亦會有影響,會將上顎拉出,造成兔仔牙。亦有情況是因空氣差而經常用口呼吸,造成開咬。外傷如碰撞亦是後天因素之一。

留意及誤解

固定式牙箍將組件固定牙齒上,有機會刮傷口腔其他部份,造成痱滋等。外箍可能會使嘴皮膚微微突出,內箍有可能會影響發音。活動式隱形牙箍則是較新的技術,尚未完全成熟,不是每個人或每種情況都可進行。

有些情況,矯齒令牙齒角度改變後,有機會令面形改變,但只是輕微改變,並不能做到整形的效果。牙齒較齊整亦有機會令人增加自信。

相關分類
牙科 義肢及矯型服務
資料來源:2013年11月5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蔡堅醫生

嘉賓主持;香港醫學會前會長

岑美恩醫生

香港矯齒學會司庫兼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

梁訓成醫生

香港矯齒學會會長兼牙齒矯正科專科醫生

最後更新:2015年3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