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食物敏感

現時,香港的食物過敏患者已經達到人口的百分之五,所以食物過敏問題已經提升為一個公共課題。當中,一百個食物過敏患者裡便有一個是十分嚴重的食物過敏患者,有機會有窒息的感覺或皮膚腫脹,但因食物過敏而導致死亡的人,其實並不常見,因為正常的過敏反應是不會致命。

何謂食物敏感

醫學上,「敏感」及「過敏」都是相通的。過敏就是過分地敏感,是免疫系統失控的狀態。一般情況下,食物過感是不會出現,但有某部分的人,因免疫系統失調,令身體對本身無害的物質產生過激的反應。

常見的致敏食物

香港法例規定要標籤的過敏食物,基本上有八種。患有食物過敏的患者當中,有九成人是對這八種食物過敏的。

  1. 花生
  2. 堅果,即指果仁,例如開心果,夏威夷果,松子,腰果及榛子等
  3. 小麥:是五穀中,比較多引起過敏。麵包,意粉及比薩等都有小麥的成份
  4. 牛奶
  5. 雞蛋
  6. 甲殼類
  7. 大豆

某些地區,會因應當地特別的過敏源而有不同的標籤。如日本,有吃喬麥麵的文化,所以有些人會有喬麥麵過敏,所以會有喬麥麵標籤。

尋找過敏源

有些人對食物不會有太大的過敏反應,但當到了一個臨界點時,反應就會爆發。有部分患者會以逐少的分量嘗試,令免疫系統不再有過敏反應,但有部份患者會因此出現更嚴重的反應,所以事前應與醫生商量,在安全指引下進行。

一般而言,嬰兒出世後不需要檢驗是否有食物過敏。如果一些家長,第一胎有過敏的反應,第二胎便會想早一點做檢驗。另一種就是家族病歷史上有過敏患者,而同時患有食物敏感及濕疹更屬高危一族,下一代會有遺傳基因,所以需要及早檢驗。 如果患者有了一定程度的徵狀,醫生便會檢查有沒有其他類近的食物過敏。

患者亦可以主動提供食物去作檢驗。因為食譜的成份要追溯比較困難,如果可以提供食物或包裝等資料,醫生便可以向生產廠問得更仔細。


謬誤:

蠶豆過敏並不是食物過敏。蠶豆過敏是指對某些食物有不良的反應。因為患者缺乏酵素,令身體出現溶血症,所以蠶豆過敏症不被歸納為食物過敏。

食物敏感與年齡的關係

食物敏感是有一個歷程,大多數的患者都會經歷,但現階段不能概括區別哪個年齡層較易發病或會永久不復發。有研究顯示,因免疫系統可再修正的機會很少,7-9歲的兒童食物過敏的情況會延續至成年。一、兩歲的初生嬰兒,過一段時間會慢慢痊癒,當中有七至八成會對牛奶及雞蛋的過敏反應消失。

過敏測試

醫學界現時有一種做法,依據患者的生活質素,評估他們的風險多少。過敏測試分類患者對食物敏感的反應屬輕微、嚴重,抑或是到達某一個份量時才出現過敏。另外,食物的種類都會有分別,例如食物是蛋,吃焗的蛋糕不會有過敏反應;而溫泉蛋或太陽蛋就會出現過敏。所以有時候要視乎烹調的方法而決定。

以前患者會採用下唇或皮膚測試,可是還是不準確。因為有時候皮膚有過敏反應出現,但內服後卻沒有。現時,醫生會將食物滴入口腔內,用少量分四餐在不太飽或禁食時做測試,較容易得到準確的結果,而嬰兒第一次進食新一種食物時要加倍小心,例如人奶轉牛奶時,第一餐或第一個星期都要特別留神。如果嬰兒是對牛奶敏感,一至兩安便能檢測得到結果。

食物過敏測試的第一劑份量常為1-2 cc,再隔20分鐘才到5 cc。2-3小時後才達一安士的份量。這樣循序漸進的測試比較安全,可避免爆發性的敏感反應。

治療方向

家長與醫生的溝通對治療食物過敏很重要。例如有些患者需要戒吃魚類,他們會問淡水魚可以吃嗎?其實在東方的研究中,海鮮怎樣的拆解,都有較先進的解釋,但整體而言,醫生會先了解患者的餐單是否平衡。如怕戒魚失去碘的吸收,可食紫菜補充,或與患者研究其他方法解決。

所以患者可以先紀錄每日的食譜、時間表及當時的狀態,令醫生更準確地對正下藥。

預防方法

1. 嬰兒的第一餐不要引入太複雜的食物,另外預備食物的過程要親力親為。
2. 充足的睡眠
3. 新鮮的空氣
4. 適當的運動

相關分類
兒科
資料來源:2013年4月30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何學工醫生

麗醫院兒科副顧問醫生 / 香港過敏協會主席

最後更新:2014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