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律不正

對一般人而言,心律跳動是較為抽象的狀況,患者往往較難理解及察覺,加上心律不正常的情況是不定時出現,許多時病發才能發現;因此,怎樣判斷心律正常與不正常,便需要儀器幫助檢測及確診。

何謂正常與不正常

醫學上概括而言,當人靜止時心跳1分鐘超過100下,便可視為心跳過速;或心跳1分鐘少過60下,則視為過慢。準確的診斷需視乎病人狀況而定,特別是評估頻率的快慢與規律,如心房顫動便有可能在正常速度內,卻出現不規律地跳動,這便是屬於不正常。

檢測心律及確疹方法

  1. 聽筒:醫生初步診斷心跳的速度
     
  2. ECG(心電圖): 最準確、最安全的檢測方法,透過測試心臟的微弱電流,了解心臟的傳電功能,從而確定是否患有心律不正。不過只可檢測數秒內之心律,如遇上不定時出現心律不正常情況,此方法有機會難以檢測。
     
  3. 24小時心電圖:屬於可攜帶式的儀器,可全天候檢測患者的心律,較易捕捉不定時出現的心律;不過有些長時期不發病的患者(如超過一星期出現一次)仍有機會檢測不到。
     
  4. 單頻道心電圖:醫學界新儀器,只需將該儀器即時放在病人心口,可即時取得心電圖,對病發時的檢測幫助甚大。

病徵

  1. 心口痛
  2. 頭暈,因心臟沒法傳血上腦,長者較易有此病徵
  3. 暈厥

有研究發現,病徵與心律的不正常只有60% -70%關連

高危因素

  1. 家族遺傳:家族性遺傳,患者病發時通常較為年輕
     
  2. 飲食習慣:長期飲用刺激飲品,如咖啡、茶

併發症

中風: 主要由心房纖顫引起,因心律不正常而導致血塊形成,當這些血塊由心房傳送至腦部,便會引致中風。(長者、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及曾中風患者屬高危人士,又以女性風險較高)

猝死:心室突然出現嚴重毛病,如心室纖顫,由於心臟無法傳送血液,使病發者感頭暈,甚至暈厥,可於數分鐘內死亡。

預防及治療

起博器:心速過慢時幫助病人心律加速,較多為長者因心臟退化而採用。

除顫器:心速過快時,如出現心房纖顫,便以此儀器幫助心臟減速,回復正常心跳。此儀器主要幫助猝死的高危病者。

射頻消融術: 屬微創手術,透過導管找出病源,利用射頻治療患處,可有效控制病情。


常見病源

SVT(上心室搏過速): 即心臟組織出現異常,此類毛病可透過導管,利用射頻消融術將多出的組織消除,便可根治;復發機會率只有5%,手術後一年沒復發便可當作永久痊癒。

藥物

抗心律藥物可有效控制陣發性心顫,不過副作用一般較多。

飲食

患者需減少飲用刺激飲品,如咖啡、茶。

檢查

一般人適宜定期作全面性心臟檢查。

運動

患者避免進行過速運動。

相關條目

心律不正(全皮下植入式心臟除顫機)

相關分類
心肺科
資料來源:2013年5月30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馮永康醫生

心臟科專科醫生

最後更新:2014年5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