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健康中菜大師系列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夏季食療

香港位於亞熱帶地區,夏季天氣炎熱而潮濕,經常下雨亦悶焗,很容易於人體積存濕氣,引致健康問題。因此,廣東菜中有許多著名的袪濕湯水,以食療排走過多的濕氣。然而香港人喜歡吃生冷食物及飲凍飲,令身體積存過多寒氣,於秋冬時身體不堪寒冷乾燥的天氣。 

濕熱天氣

 

人體儲存濕氣對抗乾燥,而潮濕天氣令濕氣無法走出體內,過多濕氣稱為濕氣重,會令人覺得四肢無力,經常感到疲倦,出現水腫、皮膚敏感等,皮膚病患者會有患處出水的情怳。而炎熱天氣會令人心煩氣燥,濕疹患處發紅痕癢等,兒童及嬰兒有機會出現熱痱。經常運動、勞動或少飲水人士,會因出汗多出現氣虛症狀,中醫稱為傷津耗氣,變得容易疲倦,津液流失嚴重會引致中暑暈倒。

大多數水份多的水果都屬涼性,既能消暑,亦能補充水份,正適合夏季食用。香港人工作忙碌,可將水果當作茶點食用。而濃結的芡汁、黏口食物等進食時會黏於喉嚨、食道,增加濕悶的不適感覺,直接影響食慾,所以炎熱天氣不宜吃黏結食物。熱底人士夏季容易出現生瘡生熱痱、心煩氣燥的情況,尤其在戶外工作人士,應該多吃蔬菜水果等清涼食材清熱,以水果作茶點及煮食亦是常見方法。避免飲用老火湯、雞湯,或以隔水方式燉煮。大部份人認為應常喝湯水,但夏天誤飲老火湯可能因過熱出現熱症。 

城市溫差

 

香港高樓林立,令夏日室外氣溫較高,而商場店舖、辦公室等都開放強烈冷氣,導致城市中出現溫差,經常出入溫差地方容易引致呼吸道、皮膚的不適。炎熱天氣令人多喝凍飲,飲用過多容易過涼,造成身體不適,尤其寒底人士。身體於夏日積存過多寒氣,到秋冬季時身體會不堪抵抗外來的寒氣而「病發」,導致腸胃不適、肚瀉等。所以寒底人士夏季應養陽,熱底人士亦要避免過度清熱。 

上熱下寒是都市人常見病症之一,是心腎不交的症狀。在中醫角度,腎生水,心生火,兩者互相制衡;而人年紀漸長腎的陰陽平衡出現偏差,導致水火失衡,形成虛火,令人容易口乾、皮膚乾、脾氣差、難入睡,雙足易累、怕冷等。此類病人應調理生活,得到足夠休息,以睡眠養陰降虛火,飲食應偏溫補陽。 

冬瓜薑米蟹肉盞

 

冬瓜薑米蟹肉盞是相當適合香港夏日炎熱而潮濕天氣:冬瓜著名的功效為利水、滲濕。蟹肉性寒,四季中夏季最適直食用,有豐富營養。薑性溫,可平衡蟹的寒性,亦能袪濕氣,參考可做法。 

淮山五指無桃煲龍骨

 

烹調時間較長,屬老火湯,夏日宜隔水燉,有健脾、祛濕氣的食療功效,能強健身體而不過於燥熱。 
淮山性平,有補氣、養陰功效,對身體有多種益處。天然生曬的淮山為米色微微捲曲,過直或過白均經過硫磺處理,不宜煮食。五指無桃又稱南耆,香港山邊常見的藥草,北耆性熱,南方人以同樣有健脾益氣功效的五指無桃代替,稱之為南耆。南耆氣味清香如椰子,若當中有酸味或顏色過白代表曾以硫磺浸漂,同樣不宜煮食。龍骨指豬脊骨裡含豐富營養的部份,而且不會過份油膩。 

做法:先以鹽醃製龍骨,汆水清走雜質。淮山及五指無桃分別浸一浸,蒸一蒸。處理好後將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隔水燉煮約一個半小時即可。 

冬瓜薏米烏雞湯

 
以慢火烹調可製作出清淡而美味的袪濕、清涼湯水:先以慢火煲烏雞一個小時,帶出鮮甜肉味,加入冬瓜及事先浸好水的薏米,煲至散發香味即可。冬瓜、薏米均為利水食材。肉類以大火煲會令湯水濃濁,雖然令其更入味但較燥熱,夏季應以慢火為主。 

赤小豆鯪魚蒜子湯

 

適合夏日的湯水:赤小豆及鯪魚是利水、清涼的食材。蒜性慍,有袪濕功效。同樣以慢火烹調。 

 

《健康中菜‧大師系列》

 

《精靈一點》與 中華廚藝學院 推出「健康中菜‧大師系列」節目,主要目的是從中醫及中菜的角度推廣健康飲食,由 2014 年 11 月 18 日至 2015 年 5 月 19 日,逢雙周二,下午二時至三時,於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內播出。 

資料來源:2015年4月7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伍偉國師傅

中華廚藝學院大師級中廚師課程畢業生;香港賽馬會初級主理廚師

董爽博士

註冊中醫師;香港大學專業進修學院中醫助理教授

最後更新:2015年4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