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尿頻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尿頻

尿頻即小便頻繁,指小便的次數比正常多,並對日常生活造成困擾,例如外出經常會擔心找不到洗手間、因常要小便而覺得煩厭等。尿頻本身並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個身體機能出現毛病的狀態及其他疾病的徵狀。 

尿頻常見於泌尿科疾病,但亦不限於泌尿科,例如糖尿病、腦神經受損等都可能出現尿頻。 

定義

 

處理小便工作的器官主要為腎臟及膀胱:腎臟負責過濾血液中的雜質,生成尿液;膀胱負責儲存生成的尿液,待適合時機如廁排出。以生活例子比喻,腎臟是製造產品的工廠,膀胱就是儲存產品的貨倉。 
成年人正常日間排尿4到6次,夜間0到2次,一日總次數多於8次就有可能是尿頻。成年人膀胱的容量一般為300至500cc(毫升),當儲存約100cc就會有輕微尿意,但通常為一瞬間,一般人都不會理會,到大約300至400cc時才真正需要如廁。大部份尿頻並沒有日夜之分,任何時段都會頻繁如廁。 
尿頻有很多原因,如懷疑自己尿頻,先不必擔心,可自行買一個膠量杯,記下一日小便的尿量及次數,再將記錄交給醫生分析,由醫生給予意見。如果小便感到赤痛、有尿血、肚痛、次數太多或失禁等,就不應猶疑,立即就醫。 

成因

 

1. 外在原因令喝水量增加 
外在原因如天氣乾燥令喉嚨痕癢、面對考試見工等緊張以喝水分散注意力,或平時養成慣性飲水的壞習慣,例如看電視時,每到廣告時間會不自覺喝水。喝水量增加會令尿量也增加,以平衡身體的液體及水份。 
這種情況主要是腦部主觀感覺、心理因素或慣性動作造成,並不歸類任何泌尿病症。 

2. 尿崩症 
人體中一種叫抗利尿激素(ADH)的荷爾蒙出現問題,ADH負責控制排尿量,平衡身體血液濃度。當分泌不足或反應過輕,排尿量就會不受控地增加,造成尿崩症,如同雪崩或山崩一樣。水份流失多需要多喝水補充,不補充仍會繼續排尿,令身體流失過多水份,整個人乾涸。尿崩症通常因腦下垂體創傷、腦腫瘤、腦創傷等造成。 

3. 尿道炎/包皮炎 
通常出現於男童,因小便清潔不淨引致,尿道炎亦有可能是先天,有影響腎臟發育。發炎會持續刺邀尿道,兒童感受到刺激會經常想如廁,造成尿頻,每次的尿量少。 

4. 中年 
人到中年有可能出現膀胱過動症(Overactive Bladder):女性到四十歲左右膀胱會變得敏感,而且女性身體構造不同,尿道炎個案較多,容易變成膀胱過動症;而男性五十歲後容易出現前列腺增生,或膀胱有阻塞,引致膀胱過動症。膀胱過動症指膀胱太活躍,儲存少量尿液就要排出,造成尿頻,每次的尿量少。 

5. 其他疾病 
尿頻個案多數是泌尿科疾病,如膀胱結石、尿逼症等。但亦有一部份是非泌尿科,例如腦神經病、糖尿病睡眠窒息症等都會出現尿頻。另外便秘亦會出現尿頻,因大便及小便都是位於盆腔,便秘有機會影響或刺激小便功能。 

治療

 

尿頻的種類非常多,要根據不同成因治療,例如尿崩症可接受抗利尿藥物治療,膀胱結石要進行外科手術;小童炎症要教育清潔方法,婦女尿道炎等要服用抗生素;中年人士可能要接受膀胱訓練,鍛練小便肌肉。 

另外,日常生活中也有值得留意的地方,例如飲用咖啡、茶(奶茶、檸茶)、咖啡、酒等,當中咖啡因會刺激膀胱,造成尿頻。凍飲、喝太快都會刺激膀胱。制定一個飲水時間表亦是可行方法。 

相關分類
內科
資料來源:2013年11月14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郭天福醫生

泌尿科專科醫生

最後更新:2015年3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