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濕疹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從中醫看「濕疹」

濕疹是一種常見的過敏性炎症性皮膚病。臨床表現以多種形態的皮疹,對稱分佈,伴劇烈瘙癢,傾向濕潤,易反復發作,並趨向慢性化為特徵。

中醫稱之為「濕瘡」。中國古代由於濕疹不同的發病部位,而有不同的名稱,如發於膕窩、肘窩彎曲部者,稱為「四彎風」;發於耳部者,稱為「旋耳瘡」;發於乳頭者,稱為「乳頭風」等。

臨床表現
根據皮損特點和病程,濕疹一般可分為急性、亞急性、慢性三類。

急性濕疹
自覺灼熱及劇烈瘙癢,皮損開始為彌漫性潮紅,以後發展為丘疹、水皰、糜爛、滲液、結痂,常常同時並存數種皮損。皮損無明顯邊界,常為片狀或彌漫性。常對稱發病,以頭面、四肢多見,嚴重者可泛發全身。急性濕疹經過急劇,傾向濕潤糜爛,炎症明顯,常易反復發作。 

亞急性濕疹
介於急性濕疹與慢性濕疹之間的階段,常因急性濕疹治療不當或治療不及時所致。皮損一般較急性濕疹輕,常以丘疹、鱗屑、結痂為主,亦可有少量水皰及輕度糜爛。

慢性濕疹
平時自覺症狀不明顯,每當精神緊張時或睡前出現劇烈瘙癢。皮損多局限於某一部位,如手、肘窩、上肢、下肢、陰囊等處,邊界明顯,炎症不明顯。患處皮損粗糙肥厚,呈苔蘚樣變。皮色呈褐色或褐紅色,常伴有鱗屑、抓痕、色素沉著等。常反復呈急性或亞急性發作。

中醫辨證
1.    濕熱蘊膚

【症狀】發病快,病程短,皮損潮紅,有丘皰疹,灼熱,瘙癢無休,抓破滲液流脂水;伴身熱不揚,心煩口渴,大便幹,尿短赤。舌紅,苔薄白或黃,脈滑或數
【治則】清熱利濕止癢
【主方】龍膽瀉肝湯合萆薢滲濕湯加減

黃白飲
【材料】蒲公英10克、黃芩10克、白鮮皮10克、澤瀉10克
【做法】將以上諸藥洗淨後,用滾水泡茶飲用,每日1劑
【功效】清熱利濕
【主治】急性濕疹,症見皮色潮紅灼熱、滲液流滋,劇烈瘙癢,伴身熱、心煩、口渴、大便乾結等

2.    脾虛濕蘊
【症狀】發病較緩,皮損潮紅,有丘疹,瘙癢,抓後糜爛滲出,可見鱗屑;伴納少,腹脹便溏,易疲乏。舌淡胖,苔白膩,脈濡緩
【治則】健脾利濕止癢
【主方】除濕胃苓湯或蔘苓白朮散加紫荊皮、地膚子、白鮮皮

薏苡山藥粥
【材料】生薏米15克、山藥10克、粳米20克
【做法】將以上諸藥及粳米洗淨後,用文火煲煮1小時,每日或隔日1劑
【功效】健脾除濕
【主治】亞急性濕疹,症見皮疹色紅或淡紅,瘙癢,抓後滋水浸淫,或見鱗屑,伴有胃納不香、飲食減少、面色萎黃、便溏腹脹等

3.    血虛風燥
【症狀】病程久,反復發作,皮損色暗或色素沉著,或皮損粗糙肥厚,劇癢難忍,遇熱或肥皂水洗後瘙癢加重;伴口幹不欲飲,納差,腹脹。舌淡,苔白,脈弦細
【治則】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主方】當歸飲子或四物消風飲加丹蔘、雞血藤等

當歸燉豬腳
【材料】豬腳1隻、當歸6克、紅棗20克
【做法】將以上諸材料洗淨後,共入砂鍋內,加水適量,用武火燒滾後,改用文火燉煮,至豬腳熟爛。加少許精鹽調味食用。隔日或三日1劑
【功效】養血祛風
【主治】慢性濕疹,症見濕疹反復發作,病程纏綿,數年不愈,皮疹色暗或色素沉著,瘙癢劇烈,或皮損粗糙肥厚,伴有形體消瘦,口乾不欲飲等

中藥濕敷
【材料】馬齒莧50克、黃柏50克
【做法】將以上藥放入盆內,加水2000毫升,煮沸15分鐘,待冷卻後備用
【用法】以浸透藥液的紗布濕敷患處,每次5分鐘,每日2至4次
【主治】皮損有紅斑、丘疹、水皰、糜爛、流滋者


                                                                                                      資料來源:註冊中醫師符文澍

相關分類
中醫藥
最後更新:2016年10月27日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