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熱症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中醫與食物的關係

從中國醫學角度看,每一種食物都有不同屬性,不同的人進食後會令身體出現不同反應。按照不同環境、季節、身體狀態而改變飲食習慣,對健康生活及治療養息都有幫助,稱為食療,是中國常見的生活習慣。

食物的屬性

食材最基本分為五類:寒、涼、溫、熱、平,是根據進食後身體出現的不同反應而歸納出來,並不能單單以食材外表、種類、溫度等斷定。寒涼的食材進食後會感到涼快,例如西瓜、刺身、沙律等;很多人認為寒涼指的是生冷食物,其實常見的麵食及大部份蔬果類也屬寒涼,寒和涼的分別是寒比涼更涼。溫熱的食材進食後體溫會上升,感到體內有暖意,例如烈酒、辣椒等;同樣很多人認為辛辣及煎炸食物才屬溫熱,其實牛肉、麪包、咖啡等也屬溫性,溫熱的分別是熱比溫更溫。平性的食材則是介乎寒涼及溫熱之間,食用後效果較平和,大部份日常食材都屬平性,也有部份涼性及溫性其實屬平偏微涼及平偏微溫。食材經過烹調、醃製、發酵等有機會改變其屬性,例如油屬平性,但經過焗、煎、炒或炸等煮法會令食物變得燥熱。

效果及影響

食用各種食材除了感到涼快、溫暖等較容易感受到的反應,對身體其實還有其他效果。寒涼食材能滋陰、清熱解毒、消暑,溫熱食材能補氣活血、開胃、驅寒,平性食材則平和,能減少對身體的負擔,很多時候都能吃,而且食物種類多,能容易找到各類營養,提供非常多選擇。與此同時,進食過多同屬性的食物會對身體造成負面影響:過多溫熱食物會造成熱症,過多寒涼食物會造成寒症,過多平性食物就會缺乏寒熱食物帶來的好處,三種情況都會令抵抗力變弱。

寒症和熱症是現代常見的身體狀態,現代人飲食不平衡,進食過多同屬食物引起同類的反應,對身體造成負擔,讓疾病有機可乘。
熱症症狀:發熱、經常出汗、煩躁、面紅、鼻塞多鼻涕、口乾、喉嚨病、舌頭紅腫、小便偏黃、便秘,嚴重會牙肉腫痛、容易過敏或受感染、心跳加快
寒症症狀:發冷、手足冰冷、面色發白、鼻塞流鼻水、口淡、舌苔淡白,嚴重會造成血壓低而暈倒、血氣不循環、說話無氣力

食療

食療就是進食合適的食物調理身體,保持健康的方法。是否「合適」是根據體質、環境、習慣而異,所以每個人的食療清單也不一樣,而每過一段時間就會轉換,通常早、午、晚三餐,有時可於各餐之間吃小點心。寒性及熱性食材較強烈,不可以常吃或單獨做為菜式,應兩種屬性相互配合取得平衡。涼性及溫性的食物能單獨進食,但最好配其他食材,平性的食物則全年四季都可吃。通常食療以自己烹調及準備為主,因較容易配合控制份量。

人本身也有熱、寒、平性,即俗稱的熱底及寒底,熱底人進食溫熱食物較易出現熱症,寒底人進食寒涼食物則較易出現寒症,可是單一屬性的體質現時已很少見,應該更留意其他的因素。環境除了天氣、地區之外,還要留意身處的環境。按常理來說,夏季應多吃涼性食物消暑,冬季應多吃溫性食物保暖;但現代生活環境如辦工室、商場等長期開啟冷氣、暖氣,影響著我們的體質。習慣則看日常的活動,不同時段的活動範圍、運動習慣、接觸的器械、會否常經歷溫差等等,都是編排食療清單的考慮因素。

常見食物屬性

寒:苦瓜 馬蹄 西瓜 密瓜 柿 檸檬 香蕉 楊桃 無花果 奇異果 花茶 鹽 醬油
涼:小麥 麵類 大部份蔬菜生果 荷蘭豆 綠豆 菇類 芝士 乳酪 綠茶 啤酒 蜂蜜 薄荷
溫:糯米 麪包 牛肉 羊肉 淡水魚類 韭菜 蘿蔔 龍眼 荔枝 蔥 薑 紅茶 咖啡 羊奶 豆腐
熱:胡椒 辣椒 烈酒 乾薑 芥子
平:大麥 米飯 粥 大部份魚類 豬肉 野味 椰菜 番薯 紅豆 黃豆 黑豆 冬菇 牛奶 人奶 油

升、降、浮、沉;虛、實

每種食材除寒、涼、溫、熱、平的基本分類,亦有升、降、浮、沉,虛、實等屬性,特別食材亦有獨特的效果,例如蘿蔔會破氣,不宜與有益藥材(如人蔘等)食用;西方醫學上,藍莓有抗氧化功效;西柚則會影響血壓藥,血壓類疾病人仕不宜食用。所以定立食療餐單時,應多向專業人仕了解,以免造成反效果。

另外,食療多數不包括藥材,配合藥材的方法稱為藥膳

《健康中菜‧大師系列》

《精靈一點》與 中華廚藝學院 推出「健康中菜‧大師系列」節目,主要目的是從中醫及中菜的角度推廣健康飲食。由 2014 年 11 月 18 日至 2015 年 5 月 5 日,逢雙周二,下午二時至三時,於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內播出。

 

 

資料來源:2014年11月18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關德祺醫師

註冊中醫師;職業訓練局香港專業教育學院應用科學系高級講師

最後更新:2015年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