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近視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青光眼

自1999年,青光眼一直是香港頭號致盲殺手。隨著年齡增長,患上青光眼的風險隨之提升。根據資料顯示,四十歲以上患有青光眼的人士有百分之二至三,而七十歲以上人士,患有青光眼的比例更高達百分之十。

甚麼是青光眼


青光眼是視覺神經線病變,當眼壓不正常或視覺神經線血液循環不良時,便會令視野收窄,長遠會導致失明。

青光眼的成因


青光眼種類繁多,分為慢性和急性,當中亦由不同原因引起,例如:
1. 眼壓過高
2. 眼部房角角度:分為開角型或閉角型。房角角度影響角膜與虹膜四周的去水能力。其中閉角型房角人士較難令供給養份的水份排走,從而增加眼部壓力。

青光眼種類


因應不同病因,會分為不同青光眼,當中分為兩類:
1. 原發性青光眼:病人一般沒有其他風險,只單一出現青光眼。這類型患者,兩隻眼睛大多會同時出現青光眼。
2. 繼發性青光眼:病人有其他病症,如:虹膜炎、糖尿上眼、或眼睛曾受傷,所以較易發現患病。這類患者可能只有一隻眼睛出現問題。

高危人士


1. 近視:近視超過600度
2. 家族病歷:家人曾被確診患有青光眼人士
3. 患有心血管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
4. 睡眠窒息患者
5. 偏頭痛患者
6. 年齡:年齡超過40歲人士,會增加患上青光眼風險

檢查


病人求診時,醫生會為病人作不同部份的檢查,從而確定病人青光眼的種類:
1. 眼壓:雖然高眼壓為其中一項青光眼的主要病癥,不過有六分之一至三分之一的慢性青光眼患者,是沒有高眼壓癥狀。
2. 視神經線
3. 視野
4. 眼部房角情況:透過房角鏡,了解房角類型

診斷


由於青光眼分為急性和慢性,醫生診斷時會因應不同問題作出不同診斷:
1. 急性:病人有機會出現眼部疼痛、眼部紅腫、作嘔等症狀。
2. 慢性:病人未必知道患上青光眼,當發現時眼神經線可能有部份損壞,而且眼神經線不會復原,所以亦稱為「視力小偷」。

治療


及早治療青光眼,可大大減低失明的機會,所以醫生建議部份患者需定期檢查眼睛。因應不同類型青光眼,醫生為作出不同治療:

1. 藥物治療:如病人眼壓過高,醫生會處方藥物降低病人的眼壓,從而保持視神經線功能。當中主要為眼藥水,目的是減慢房角水份的分量,或協助去水,現時香港已有超過二十種眼藥水有效治療青光眼。如不適合進行手術,亦有可能處方口服藥物,口服藥物的效用及速度均較快,然而有可能出現疲累及反胃等副作用。

2. 激光治療:透過激光治療,可以紓緩閉角患者的去水問題,亦適合部份開角型眼睛患者。另外,這方法亦可預防急性青光眼發作。

3. 手術:如使用藥物或激光均未能改善青光眼問題,病人有機會需要接受手術。現時青光眼手術技術漸趨成熟,亦發展出不同手術,如:引流手術、非穿透引流手術、或於眼部安裝引去裝置等。然而,由於青光眼沒有斷尾,所以手術後仍需要定期檢查。

相關分類
眼科
資料來源:2013年10月17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嘉賓主持:郭寶賢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袁淑賢醫生

眼科專科醫生

最後更新:2014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