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點訪問
Q1 RTHK:你是怎樣開始踏上插畫/漫畫的道路?
Rita 古惑貓:我的插畫路,是從音樂開始的。修讀廣告美術出身的我,畢業後總是為客戶為別人忙碌做美術指導及排版工作。直到數年前,我跟音樂同好組了一個電子組合 LAZY:MODE,並製作屬於我們的專輯。就在這個完全自主的情況下,我創作這CD的兩幅封面插圖,發現了自己對插畫的興趣。後來申請加入香港插畫師協會,成為了專業會員後,漸漸轉型為全職插畫師。
Q2 RTHK:從取材到落筆演繹,你跟其他繪作人最「與別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Rita 古惑貓:我沒有跟其他繪作人比較,不懂說有甚麼「與別不同」。但我相信我的「兩棲創作人」身份,令我在創作過程中,有豐富的體驗。在音樂裡,我找到色彩,找到構圖,找到主體,找到次要的元素。在畫作裡,我找到旋律,找到和弦,找到節奏,找到高低音。在我的創作裡,音樂與繪畫,兩者有相輔相承的作用。
Q3 RTHK:你的繪作美學信念是什麼?最想透過繪作表達的是什麼?
Rita 古惑貓:說到美學,我想由過程說起。各種藝術創作,都是從現實及生活裡接收,然後消化,再轉化,然後演譯出來。注意四個動詞:接收、消化、轉化、演譯。我的美學信念,首要必須用心進行這四步,其次是巧妙地進行這四步。巧,是技巧。妙,是奇妙。以我的個人習作 INSOMANIA 故事為例。這是從我曾經嚴重失眠的一段日子裡所「接收」、「消化」的體會與感受,再「轉化」成一隻失眠兔(還有他的動物朋友)在每個失眠夜裡的遭遇,以我的黑白線條拼合油畫背景的畫風及文字「演譯」出來。而我創作這故事,最想表達的是,在長期失眠的無助中,我們還可以找到方法微笑渡過。
Q4 RTHK:對想認識插畫/漫畫的朋友,你會推薦他們看那幾本作品?
Rita 古惑貓:第一本是Ways of Seeing,作者是 John Berger。這本不是教你繪畫的工具書,而是讓你學習怎樣看事物的書。你用怎樣的眼睛看事物,就會怎樣畫出來。第二本是日本玄光社 MOOK illustration 出版的 Character File,是我百看不厭的書。看到印象深刻的插圖或人物設計,我會再查看個別插畫家的網站。我就是從這個途徑開始跟日本插畫家交流起來的。第三本書沒有特定的那本,而是找一些跟你風格與思維完全不同的人的作品(甚至你認為不會喜歡的作品),仔細閱讀。我深信,找機會離開自己的 comfort zone 在成長上是很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