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點訪問
Q1 RTHK:你是怎樣開始踏上繪畫/漫畫的道路?
Ahtsui 徐羨曾:自小的夢想在表演與美術之間游走抉擇,最終修讀了設計課程。畢業後繪畫成為設計工作一部份;加入劇團數年後,我開始以一種最貼近自己的固定畫風為我們劇團創作大部份宣傳keyart;到2007年初,森美找我合作在Milk雜誌發表作品,一畫就是兩年多,還兩度結集成書及於LCX辦展覽;從那時開始創作更多繪作。
Q2 RTHK:從取材到落筆演繹,你跟其他繪作人最「與別不同」的地方是什麼?
Ahtsui 徐羨曾:說到「與別不同」,其他人會說我的畫比較輕、淡、有份情懷、有點feel,還常被誤會是女生畫的。至於取材方面,都是從生活隨手沾來,加以聯想再夢幻化,不過筆下的人物可能嫌自己太普通了,所以有時會戴頭套扮「cutie」。
Q3 RTHK:你的繪作美學信念是什麼?最想透過繪作表達的是什麼?
Ahtsui 徐羨曾:首先,童年時代父母很早離開人世,這始終伴隨在我的人生及部份創作裏。然後,我的少年時代曾經很迷利志達的作品,到修讀設計課程的時候,也很喜歡當時剛剛冒起的幾米與麥嘜/麥兜,他們都對我有很多啟發和影響。還有多年的舞台創作和表演,也給我很多靈感和養份。最後,一如其他關心這個地方的創作人一樣,近年的劇變,對我們內心必然帶來巨大的衝擊。
我想,只要找到自由馳騁的狀態,內在有強烈訊息或情感表達需要,作品就有靈魂。有時簡單就是美,有時又喜歡目不暇給。我想,早期的作品比較有尋安慰、尋找寧靜空間的傾向,有時帶點無力感。人漸漸成長後,作品則偏向夢幻繽紛,也希望多一點關懷。
我想,只要找到自由馳騁的狀態,內在有強烈訊息或情感表達需要,作品就有靈魂。有時簡單就是美,有時又喜歡目不暇給。我想,早期的作品比較有尋安慰、尋找寧靜空間的傾向,有時帶點無力感。人漸漸成長後,作品則偏向夢幻繽紛,也希望多一點關懷。
Q4 RTHK:對想認識繪畫/漫畫的朋友,你會推薦他們看那幾本作品?
Ahtsui 徐羨曾:幾米、謝立文+麥家碧、鄭問、利志達、小克、阿德、Shel Silverstein、Oliver Jeffers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