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書目
不測之風雲
香港屬於亞熱帶氣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為什麼世界各地的四季分野有所不同?究竟是什麼在主宰四季的更替?原來地理位置、海陸分佈、物理現象都在影響著氣候的變化。天氣變化多端,充滿奧妙,氣象這回事好像很難理解,但透過文字淺白,文圖互配的繪本,我們就能洞悉背後的運作原理,甚至領悟到觀察氣象的樂趣。
《環保身開始》- 消廢新氣候 (2020)
氣候變化或者是一個警號,讓我們重新思考我們的生活方式。隨著消費主義的興起,香港的垃圾量亦相應大幅增加,遠比人口的增長為多。要成功減廢,除了傳統「回收、焚化、堆填」的垃圾處理模式,減少浪費、重新使用將會是全新方向。只要大家多行一步,身體力行去改變既有的習慣,生活中無論衣食住行各方面都可以減少浪費,避免製造垃圾。
《日常8點半》— 炎熱天氣、雨量及風季之氣候影響 (2019)
全球暖化問題日趨嚴重,我們可以如何從生活做起,減少碳排放?
《左右紅藍綠》 - 全球氣候變化與香港未來 (2019)
研究顯示如果要將全球升溫控制在攝氏1.5度之內,2030年的碳排放量必須大幅減少45%,到2050年更要達至零排放,全球只有黃金11年抑制暖化。
《左右紅藍綠》 - 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的成果與反思 (2019)
2015年通過的《巴黎協議》設立了減排的框架,2018年於波蘭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則探討執行細節,當中突顯了各國之間的角力。
《十萬八千里》 - 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波蘭召開 (2018)
聯合國氣候變化會議在波蘭召開,其中一些國家提出具體的問題,如:對抗氣候變化的經費從何而來?已受影響的海島國可以獲得什麼支援……
《天圓地方》 - 氣候公義淺談 (2018)
《京都議定書》中提到減排是各國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共同在於大氣層是無分界限的,至於責任則有程度上的不同。究竟香港應負上什麼責任?
《天圓地方》 - 香港四季的天氣 (2018)
香港的天氣四季分明,但為什麼會有四季的呢?原來是因為地軸傾斜……
《開卷樂》- 談方志剛《天氣其實不難懂》(2017)
此書作者乃是「地下天文台台長」,書中就本地氣候提出不同問題,讓讀者動動腦筋,再一一回答。
《抱擁大自然》- 天氣先生的氣象世界 (一) (2016)
前天文台助理台長梁榮武教授在節目中分享天文台監測氣象等工作的點滴。
《抱擁大自然》- 天氣先生的氣象世界 (二) (2016)
對應大亞灣核電廠的運作,天文台自1994年進行環境輻射監測計劃,定期報告香港環境中的輻射水平,沒料到這計劃在福島核事故中也能派上用場。
《抱擁大自然》- 香港四季天氣現象 (上) (一) (2014)
春天來到,春雨綿綿,潮濕多霧,節目探討春天的天氣現象。
《抱擁大自然》- 香港四季天氣現象 (上) (二) (2014)
夏日炎熱,陽光普照,但雨水較多,本集節目探討夏天的天氣現象。
《抱擁大自然》- 香港四季天氣現象 (下) (一) (2014)
颱風、季候風等是如何形成的?颱風「登陸」又代表什麼?讓我們來認識風的面貌。
《抱擁大自然》- 香港四季天氣現象 (下) (二) (2014)
秋天乾燥、冬天寒冷,這些氣候是如何形成的?本集節目探討秋天和冬天的天氣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