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偉
香港大學現代語言及文化學院教授,香港研究課程總監,研究範圍包括香港文化、全球化及後殖民論述,編著專書二十餘種,近作有Lost in Transition: Hong Kong Culture in the Age of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2013)、《香港研究作為方法》(編)(香港:中華書局,2016)、Hong Kong Culture and Society in the New Millennium: Hong Kong as Method (ed.) (Singapore: Springer, 2017)、Hong Kong Cantopop: A Concise History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17)及Found in Transition: Hong Kong Studies in the Age of China (Albany: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forthcoming in 2018)等。

 

余遠騁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英國劍橋大學博士,能源經濟學家及氣候變化專才。於美國Thunderbird商學院取得行政人員工商管理碩士學位,並於美國跨國企業擔任管理工作多年;現為香港城市大學特約教授及上海大學榮譽客席教授。余遠騁博士現時為聯合國亞太經濟社會工商諮詢理事會(UNESCAP) 綠色商務及數碼經濟 (ESBN) 的專責小組成員,除了就低碳經濟、低碳城市、能源貧窮及社會創新等議題於各大報章撰寫評論文章之外,亦主持電視及電台環保節目。

 

吳美筠
詩人,作家,藝評人,文學策展人及硏究者。澳洲雪梨大學中文研究學系哲學博士,曾於香港大學、香港嶺南大學、香港浸會學院、香港教育學院教授文學及創作。香港藝術發展局2014-2016民選委員,曾擔任該局藝術支援委員會及文學組主席,任內成功策動跨界文學展演「文學串流」,連結不同文學觀和美學觀的作家和藝術家,鼓吹並促成文學平台、媒體文學發表、藝術贊助一對一配對等計劃,以及推動藝術消費調查加入文學藝術界別。致力推動本地文學延展,培植文學人才和文學讀者。國際演藝評論家協會(香港分會)創辦人及現任董事、香港文學評論學會創會主席、香港大學中文學院駐校作家計劃委員會委員。歷任香港書獎、中文文學獎、青年文學獎、湯清文藝獎評判、十本好讀顧問、「何鴻毅家族基金—— 傑出香港作家交流計劃」提名委員。詩集《我們是那麼接近》於首屆香港中文文學書獎新詩組獲獎,著有《第四個上午》、《時間的靜止》、《天使頭上的小木屑》、《雷明9876》、《獨眼讀看》等;編《港大‧詩‧人》、《香港文學的六種困惑》等,作品獲選入詩選、文集、論文集等數十種。

 

張灼祥
教育工作者、自由撰稿人。


陳國球
香港教育大學中國文學講座教授、中國文學文化研究中心總監,曾任香港科技大學中國文學教授,香港浸會大學中文系主任,加拿大雅博特大學東亞系、捷克查理大學東亞研究所、台灣科技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系,以及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院客座教授;東京大學、哈佛大學、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人。著編有:《香港‧文學:影與響》、《香港的抒情史》、《抒情之現代性》(合編)、《香港文學大系》(總主編;十二卷)、《抒情中國論》、《文學如何成為知識?──文學批評、文學研究與文學教育》、《情迷家國》、《文學史書寫形態與文化政治》等。

 

陳智德
作家、學者、評論人,現任香港教育大學文學及文化學系副教授。著有散文集《地文誌:追憶香港地方與文學》、《抗世詩話》、《愔齋讀書錄》、《愔齋書話》,詩集《市場,去死吧》、《低保真》、《單聲道》,評論集《解體我城:香港文學1950-2005》,另編有《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新詩卷》、《香港文學大系 1919-1949:文學史料卷》、《三、四○年代香港詩選》、《三四○年代香港新詩論集》、《香港詩選1997-2010》等。

 

麥樹堅
香港浸會大學語文中心一級講師,香港文學推廣平台協理委員。著有散文集《對話無多》、《目白》、《絢光細瀧》;新詩集《石沉舊海》;小說集《未了》;少年小說《突圍長跑隊》、《雜魚又如何》。另有合著小說《年代小說‧記住香港》;合編得獎作品文集《起點》、《途上》;合編學生創作文集《四十二張手帖》。曾任青年文學創作獎、中文文學創作獎、大學文學獎、香港文學節徵文比賽等文學創作比賽評審。

 

鄭政恆
著有《字與光:文學改編電影談》、詩集三本,主編有《沉默的回聲》、《金庸:從香港到世界》、《五○年代香港詩選》、《香港短篇小說選2004—2005》、《讀書有時》三集,合編有《香港文學的傳承與轉化》、《香港當代作家作品合集選.小說卷》、《香港文學與電影》、《香港當代詩選》、《港澳台八十後詩人選集》及《香港粵語頂硬上》等。2013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獎年度最佳藝術家獎(藝術評論)。2015年參加美國愛荷華大學國際寫作計劃。

 

蔡東豪
畢業於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獲頒工商管理榮譽學位,亦曾服務於投資銀行界、傳媒及製造業。蔡先生同時是專欄作者及電台節目主持,至今出版一系列書籍。

 

劉智鵬
嶺南大學歷史系教授、嶺南大學香港與華南歷史研究部主任、嶺南大學賽馬會香港歷史學習計劃總監、香港地方志辦公室主任。曾任:屯門區議員、鄉議局執行委員、城市規劃委員會委員、古物諮詢委員會委員、活化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委員;歷史博物館諮詢委員會委員等;現任:保育歷史建築諮詢委員會主席、環境諮詢委員會委員、衞奕信文物基金理事、鄉議局顧問等。著有香港史專書多種:主要著作有《屯門風物志》、《吞聲忍語 – 日治時期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展拓界址 – 英治新界早期歷史探索》、《我們都在蘇屋邨長大 – 香港人公屋生活的集體回憶》、《潮起潮落 – 中英街記憶》、《香港達德學院 – 中國知識份子的追求與命運》、《屯門 – 香港地區史研究之四》、《天空下的傳奇 – 從啟德到赤鱲角》、《日軍在港戰爭罪行 – 戰犯審判紀錄及其研究》。

 

兒童少年讀物

馬鎮梅
英華小學創意及出版總監。曾任教師,後轉職出版。前突破機構總編輯及出版總經理、親子雜誌《樂活‧家》總編輯;策劃及編撰出版不同種類項目,包括教科書、童書、青少年及大眾叢書等,亦曾統籌多項教育先導計劃之出版項目。積極推動兒童及青少年的閱讀與寫作,並經常獲邀到學校及公私營機構演講。公餘擔任香港廉政公署《拓思》編委、香港出版學會執委、社企L plus H Creations Foundation董事等職。

 

菜姨姨
深信閱讀是終身學習的途徑,喜歡為大小朋友說故事,積極推動親子共讀十多年,足跡走遍港澳兩地,不只主持親子共讀講座,更舉辦及推廣社區讀書會。現為書伴我行(香港)基金會顧問,協助社區閱讀發展工作。

 

葉錦蓮
香港大學圖書館及資訊管理碩士,現職中、英雙語(國際文憑)學校老師、圖書館工作者、學校行政管理人員及教師培訓導師。自一九九九年開始任職學校圖書館主任,在此之前,在香港教育界任職教師及行政人員超過十五年,在公立、私立及津貼學校均有豐富的教育經驗 。近年致力發展學校圖書館事業,歷任香港學校圖書館主任協會會長,經常受邀為香港、大陸、台灣及海外的推廣閱讀教育培訓、研討會、工作坊及講座的嘉賓講者。主要的研究興趣及項目包括學校圖書館的教育的角色及效能、廿一世紀教育需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