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多巴胺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被稱為「文明的疾病」。隨著社會的進步,精神失調人士日漸增多,任何年齡人士均有可能患上思覺失調或出現相關癥狀。在香港,思覺失調的癥狀如幻聽、幻覺、妄想等,均被認為帶有神秘色彩、不可思議,以至令人卻步;而社會標籤與負面印象,更令患者諱疾忌醫,廷誤診治,結果往往得不償失。

何謂思覺失調


思覺失調 (Psychosis)既是多種精神病的早期狀態,亦是一種症狀。患者會出現幻覺、妄想等,對周遭環境及情感會變得脫離現實。同時,思覺失調作為一種症狀,稱為思覺失調症 (Psychiatric disorder)。

成因


目前,科學上對思覺失調認識加深,發現腦部以化學系統調控人對周遭事物的認知及情感,當中以多巴胺 (Dopamine)作用最為重要。如果這個資訊處理系統出現問題,會令人產生錯誤認知,進而影響人的思維、動機、性格,以至與他人之關係。

精神科學上對思覺失調的診斷依歸,主要依據病人經歷,即精神病理學,以收集方式,有系統地歸納病人的病癥。目前,精神科醫生會以甄別的方式,來確診思覺失調。

病癥


常見的思覺失調病癥,主要有以下兩項︰
1. 幻覺 (Hallucinations)︰患者會對周遭感覺錯亂,看到或聽到、嗅到一些奇怪的東西,而且覺得非常真實,但現實中其實並無異樣。而不同幻覺中又以幻聽較常見,患者會聽到別人的聲音及能夠與之對話。
2. 妄想 (Delusions)︰妄想,指患者深信一種脫離現實的信念,例如毫無根據地指出他人總想謀害自己,或對自己不利等。妄想不同於偏見,患者不是因錯誤信息而達致錯誤結論,且其深信的東西並無基礎。

發病


思覺失調的發病過程可能相當長。有研究指出,好些病人在青少年或早期成年階段,在出現思覺失調的病癥--幻覺及妄想之前,已出現有跡可尋的轉變,但未必很明顯。當中包括記性轉差,對生活的動力減退,或整體能力下滑。這些情況都有可能早在思覺失調病癥出現前一至四年已經出現。

DUP


當開始出現思覺失調病癥,仍還未接受治療的期間,稱為DUP (Duration Of Untreated Psychosis) 。在香港,DUP的平均時間為數個月。主要原因為患者並不知道自己患有思覺失調,並沒有對癥狀有異常感覺;社會對思覺失調的負面印象,亦導致患者難以接受,因而拖延診治。DUP時間愈長,會令將來病情更為棘手。解決方法,最重要是透過家人及朋友,以關懷及溝通了解患者狀況,並勸籲其接受評估。

目前思覺失調診症地點均在普通科醫院,可減輕求診者的標籤壓力。患者親友亦可致電醫管局熱線 (29-283-283) ,獲取專業意見。

治療


治療思覺失調,當中最重要的為藥物治療及心理治療,二者需要良好配合才能發揮效果。

藥物治療
主要以藥物在早期抑制思覺失調病癥,大部份病癥在病人在服用藥物後在兩三個月內已經可以得到控制。

心理治療
在幻覺與妄想消除後,病人多會有如夢初醒的感覺。他們會覺得混亂與迷茫,懷疑自己分辨事物的能力。這對病人及其家人而言均是一項難題。在這個階段,適當的心理治療相當重要。目前在香港,醫治思覺失調時,會為患者建立一個長遠計劃,涉及包括醫生、個案工作經理、心理學家、社工、職業治療師、護士,協助病人面對困難。

公眾誤解與心理健康


要完全康復,家庭與社會的理解與接受相當重要。在患者好轉後,基於社會上各種標籤,可能很難面對自己曾患上這個病。這些負面的情緒需要長時間處理。而社會上對思覺失調的印象亦較為負面,令患者在重新就學、工作時,會面對形形色色的壓力,如果處理不好,會令患者情緒產生波動。近年,亞洲各國開展了精神疾病的正名運動,希望透過準確的名稱消弭公眾的負面印象與誤解。

另外,好些患者在服藥抑制病情後,自以為康復,主動停藥,但卻會令復發機會增加。在這些患者當中,有大概八成人會復發。在復發後再接受藥物治療者中,約有一成人不能完全康復。此時或需要轉藥,但最終仍有少部份人的病癥無法清除。

相關分類
精神科
資料來源:2013年8月23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陳友凱教授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精神科專科醫生

最後更新:201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