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胰臟炎、胰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胰臟炎、胰臟癌

胰臟位於腹膜後方,亦即胃部後方,由十二指腸包圍,主要功能有兩個,一是分泌酵素及酶素消化脂肪、糖分及蛋白質等,二是分泌賀爾蒙,如胰臟素及血糖素調節血糖。

胰臟炎指胰臟產生酵素消化自己,出現發炎的跡象,分為急性或慢性,或以病因分類。胰臟炎可引發嚴重併發症(20-30%機會率),包括水瘤形成、器管衰竭和胰臟感染等,如胰臟壞死更會引致高死亡率,不能輕視。

胰臟疾病的症狀與其他常見疾病如胃病和膽病的症狀相似,容易令人忽略了胰臟本身的疾病,除非已出現嚴重病變,否則難以診斷,因此胰臟癌多於晚期才確診。由於胰臟於處腹腔較深入的位置,而且附近有多個重要的器官及血管,早期確診的胰臟腫瘤可利用手術切除,但如已影響到大血管或擴散到其他器官,便無法進行切除手術。

成因

80%的胰臟炎與酗酒和膽石有關,其他因素有外傷、手術影響(膽液管內窺鏡、膽管鏡)、高三酸甘油脂病、副甲狀腺亢奮病及藥物影響等。而絕大部份的胰臟癌成因不明,但吸煙及癡肥人士患上的機會較高,只有少數個案與家族遺傳有關。目前並無確實證據顯示胰臟炎會演變成胰臟癌,但慢性胰臟炎演變為癌症的機會較大。

症狀

胰臟炎會引發劇痛,痛楚伸延至背部,並且體重下降。此外,慢性胰臟炎影響消化及吸收功能,身體無法消化脂肪,便會出現脂肪便。

診斷

醫生會透過抽血、電腦掃瞄及磁力共振等方法檢查胰臟。驗血可檢查腫瘤指數,但一般只會用作跟進治療效果,除非指數很高,否則不會用作診斷。超聲波可用作初步的檢查,沒有幅射的風險,但腹後組織的位置會不夠清晰,電腦掃瞄則可補足超聲波這方面的不足。最新的內窺鏡超聲波可清楚偵測到較細小的腫瘤,看清楚腫瘤與其他血管和組織的關係。

治療

胰臟炎:
如有胰臟炎,須先找出原因,如因酗酒、膽石、藥物影響等,或透過定期覆診,待原因逐步顯現。現階段無針對胰臟炎的藥物,初步的治療包括禁食、補充水份及止痛,或觀察有否可立即改善的因素,如有膽管石,可用內窺鏡或手術治療,並保持密切觀察,以防出現併發症。如出現併發症,則需用藥物、抗生素或引流等治療。

胰臟癌:
胰臟癌有多種類型,最常見的是胰臟腺癌,屬惡性的腫瘤。這種腺瘤並不適宜用器官治療的方案,醫生會先考慮以外科手術切除腫瘤,以期徹底根治。如腫瘤已侵入腹後組織、大血管或有擴散的跡象,便不宜進行手術。胰臟癌可發生在胰臟的不同部份,依情況而定,或需切除整個胰臟,手術後需打胰島素針控制血糖。

手術

(1) 開放式,比較普遍常用及大型的手術,傷口會較大。醫生會先找出及移動周圍的器官,如胃部及十二指腸,再檢查胰臟,確定能否切除腫瘤。除切除手術外,亦可進行轉移手術,例如腫瘤太大,阻塞膽管或胃部,可將胃部或膽管駁到腸,重新開通管道。
(2) 以腹腔鏡/機械臂進行手術
如無法進行手術,醫生會從紓緩症狀及延長生命兩方面著手。有可見症狀的話,會利用藥物紓緩症狀;如身體狀況好,骨髓及肝腎功能足夠的話,便會利用化療及電療。

預防胰臟疾病


(1)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飲食均衡,多菜少肉,維持正常體重
(2) 少吸煙
(3) 如有懷疑症狀,應及早求醫

相關分類
外科 腫瘤科
資料來源:2013年6月20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林建偉醫生

瑪嘉烈醫院外科副顧問醫生

李智仁醫生

瑪嘉烈醫院腫瘤科副顧問醫生

最後更新:201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