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甲狀腺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甲狀腺結節及腫塊

甲狀腺結節即甲狀腺內出現腫塊,是最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可以是單一性結節,也可以是一個以上的多發性結節,亦可能是甲狀腺囊腫、甲狀腺腫瘤等,現時並沒有足夠的數據顯示結節如何演變成癌症。甲狀腺變大成為可見的腫塊,即結節性腫瘤或增生,俗稱大頸泡,可以是良性或惡性。若拖延醫治,腫瘤會壓著氣管,造成呼吸及吞嚥的困難,並且影響外觀。

成因

現代醫學所知,缺乏碘質是甲狀腺腫瘤的原因,缺碘的地區會有地區性甲狀腺腫瘤。理論上如進食足夠海產或食物補充碘質,能減少甲狀腺的相關疾病,但實際上卻不然。

甲狀腺腫瘤無單一原因,即使攝取足夠,如甲狀腺出現問題,也未必能將碘帶入腺體,而遺傳及環境因素(空氣污染和食水污染)亦不能忽視。因為無單一原因,亦無針對的性治療或有效藥物治療。如腫瘤太大,使用利用外科手術治療。

診斷

甲狀腺結節不一定是腫瘤,腫瘤不一定是癌症,所以必需要對腫塊作出各種檢查才可作出診斷。

評估:

醫生會先作評估,詢問病人的病史、家族的相關病史、腫塊何時出現,、有否增大、有否阻塞性症狀、甲狀腺功能亢奮症及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症狀或有否到過受幅射影響的地區等,再確認是單一的腫塊,還是整個甲狀線腫脹,以及氣管有否受壓等。

檢查:
超音波檢查
此方法為醫學界所廣泛採用,可掌握甲狀腺的分佈、大小、形態及對氣管的影響等,以獲得初步的資料。但超音波的準確性有限,只可作初步的節體篩選。如結果只是小於一公分的囊腫、一些小結節或多粒相類的小結節,不會構成擔心的話,便不建議病者進一步做抽針。

抽針:

抽針即以幼針抽取細胞檢查,是標準指引上一個準確性高的檢查,用以確定腫塊是良性或是惡性,亦可用以抽除囊腫,即時消除症狀。但這非治標的方法,因為囊腫的液體或膠性物質會變得濃稠,不能再抽取,因此抽到某一階段建議用外科手術清除。

坊間對抽針有種種誤解,如囊腫某部份有毒,抽針未必能準確抽取有毒部份,不如做手術;或怕囊腫有毒,抽針會使毒液流出,令腫瘤擴散及癌症惡化,因而抗拒治療。但這在科學角度是不成立的,每個檢查都有其風險及限制,而且抽針沿用多年,是標準的方法。

觀察及手測:

醫生會讓病者喝水,從而觀察其吞嚥的情況及甲狀腺上升的狀況;或從身後用手掌檢查甲狀腺的前方,確定有否出現硬塊或腫塊。大腫塊未必是甲狀腺症狀,小的腫塊亦未必代表沒有問題,因此,這只是其中一項評估,如出現腫塊應向專業人士求助,作進一步檢查。

手術

在頸部開小切口做半甲狀腺或全甲狀腺切手術。如只切除一個節體,剩餘的甲狀腺組織很多,復發的機率相當高,因此標準做法是單側全葉切除,切除一邊的甲狀腺。如想零復發率,一般會建議全甲狀腺切除,尤其是兩邊葉都已受影響。甲狀腺是可補充的器官,如手術順利,基本上沒有後遺症,只需服用補充劑甲狀腺素,方法簡單,因此無需因擔心副作用逃避做手術,而承擔日後復發的風險。90%~95%傷口癒合理想。

復發


復發情況有多種:

(1)切除一邊甲狀腺後,在另一邊復發
(2)切除一邊甲狀腺後,在同一邊復發
(3)切除了九成,在剩餘的一成復發
(4)甲狀腺全切除了,但在淋巴復發
每種情況的嚴重性不同,處理的方法亦不一樣。良性的腫瘤亦會復發,是病情的延續,成因可能是切除甲狀腺不夠徹底,以致在甲狀腺剩餘的組織上再生節體,或是當初偵測不到,愈來愈大,需要做手術切除,這些亦可視為復發。

懷孕

懷孕期間如有甲狀腺分泌問題,無需擔心,如分泌低,可補充,如分泌高,可用藥物控制,即使懷孕已對病者的身體構成一定壓力,控制方面或會有一定難度,但藥物治療對大部分病人有效,只有在極端情況下才會考慮做手術。如醫生處方合適的藥物,對胎兒的影響極少。

甲亢手術後


甲亢手術後只剩下部分甲狀腺,5%~10%病者會出現甲狀腺分泌低的情況,即使相關症狀如畏寒、疲倦或便秘等症狀未出現,亦建議首兩年應驗血,檢查甲狀腺功能。

鎖骨後伸展延續結節性腫塊

有機會涉及開胸手術,如需開胸便會由甲狀腺醫生和胸肺科醫生一起完成,並從前方正中央開刀,復元時間較一般甲狀腺手術長,氣管及食道會在手術後回復正常。

相關條目


甲狀腺腫瘤

相關分類
外科
資料來源:2013年6月27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盧寵猷醫生

外科專科醫生

最後更新:2014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