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起搏器
如沒有你想要的結果,可在此搜尋文章內容:

胃起搏器

胃癱

胃功能失調是指胃功能紊亂或失調引致的病症,患者當中約有一至兩成是「胃癱」個案,胃癱有多個病徵,要在眾多胃功能失調的病人中診斷出胃癱相當困難,而曾傷及迷走神經、有自身免疫問題或有糖尿病的人士風險較高。

在正常情況下,進食時,胃部會擴大,食物消化後,胃部會收縮,達至排空作用,將食物推入腸道。胃癱是胃部出現動力障礙,例如進食時胃部沒有擴張,排空作用亦可能有問題。患者會有胃氣、作嘔作悶的感覺,嚴重者可能飲一盒紙包飲品已經嘔吐,影響日常生活。

胃癱測試

一般情況,胃癱患者的胃鏡檢查顯示正常,患者可進行造影測試,或者進行同位素測試,將低放射性的同位素放在食物裡,進食並被小腸吸收後,測試呼出的氣中同位素份量及吸收時間來診斷。

以往治療方法

以往胃癱病人可能需要切除胃部,有時切除一半的胃都未必能夠完全根治問題,要切除整個胃部,切除胃部對病人而言是很大的創傷。由於胃對消化系統很重要,切除胃部需要改變飲食習慣,例如不能進食冬菇及柿等可能阻塞腸道的食物,亦會影響營養吸收,大部份胃被切除會影響鐵質及鈣質的吸收,全胃切除更會令病人無法吸收維他命B12。

治療方法

較輕微患者,可服用增快胃部蠕動的藥物,少食多餐,以及避免進食難消化的食物。

胃起搏器手術

胃起搏器手術最先由外國提出,2000年後在動物身上進行實驗,05、06年進行臨床研究,外國至今己為一千五百個病人進行手術,而香港中文大學則在2014年完成亞洲首宗植入胃起搏器的手術。

胃起搏器的原理與心臟起搏器類似,透過微創手術將大約6厘米長的儀器植入患者的胃部,以電擊刺激胃部,恢復胃部蠕動,令食物可以進入腸道,讓患者能如常進食。患者手術後半年左右病情會開始好轉。

由於電極可能在局部組織引起纖維化,出現不同程度電阻,醫生可透過體外的儀器量度電阻,並控制電壓。起搏器可用五至十年,之後需要更換電池。醫生只需要在患者皮下取出電擊儀換電。最近的研究發現,安裝了起搏器的胃部有機會可以回復功能。

相關分類
內科
最後更新:2015年3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