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出名勤力,但每逢假日期間,他們都會去郊野公園消遣。有些遊客更會在暑假期間來港遠足旅行。
香港這個美食天堂,食客想吃什麼就會有。香港之前是英國殖民地,因此食西餐固然是屢見不鮮,但現今與以前食西餐的文化都有不同。
香港人識飲識食,而香港亦堪稱食物天堂,但在二十至三十年前,香港食物款式單調,直至開放初期才引入不同元素。
說到酒家或茶樓,二、三十年代直至到二次大戰之前,中區還在發展當中,很多酒家都在中環。再加上附近有很多華人聚居,因此酒家多不勝數,更有些比較出名。
上世紀初至中期的酒家,是富商及上流人士的飲食場所,主要位於中上環一帶,原來也跟當時的妓院有關。今次就由吳昊和鄭啟明帶大家細數早期酒家的演變和特色。
飲茶是香港飲食文化之一,己經有超過半個世紀的歷史,當中經營的方式、食品的選擇、食物的質素,隨著社會和文化而改變。時至今天,茶樓仍舊保留一些本地的飲茶文化,不妨細聽一下主持人的介紹。
“今日去邊度食晏呀?”“去晏店。”無搞錯,香港早年出現一些只供應午市的晏店,它們經營的手法、食品的選擇等,都與現在的食店有所不同,今集主持人為大家介紹晏店外,還有三楚館的由來和特色食品。
1973年是香港股市史上最大規模的股災,恆生指數於一年內大跌超過9成,數以萬計的市民因此而破產,甚至繼而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