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生花海青
武生專用的服飾,衣上有雙花托領,頭上會戴武生巾。
主持:招菉墀
女靠
女性穿著的大靠,綉雙鳳牡丹,綉肚下有三層飄帶,肩有虎頭,袖是荷葉袖,頸有小披肩。
主持:招菉墀
鍾馗衣
傳統畫像中,鍾馗以文官打扮亮相,黑臉穿官服,頭戴紗帽,戲曲世界以此為基礎創作出鍾馗衣,以紅色官衣加三尖領,側面是靠甲,表達了角色的文武全才。
主持:招菉墀
開氅
長衣的一種,是太師或元帥在家中的便服,衣服設計為大襟、大領,衣長至腳,表達角色的權威。
主持:招菉墀
古裝
戲曲服裝一般以明朝的裝束作藍本,但自梅蘭芳吸收了古畫造型,戲曲女服變化更多,這類服裝就被稱為古裝。
主持:招菉墀
宮裝
后姬與公主常穿的服飾,適用於一般場合,但亦十分華麗,為圓領對襟寬袖,袖口有厚大圓邊,又有腰帶裝飾。
主持:招菉墀
鞭、馬
戲曲中,劇中人騎馬就要用到馬鞭,出戰的戰將有時可以槍作馬,但一切都是虛擬的,觀眾要靠想像力想像。
主持:招菉墀
六國大封相(車旗)
車是以兩枝車旗的距離代表,擺法非常講究,如未上車時,車會比較闊,停車時是微微向外的八字。
主持:招菉墀
六國大封相(車裝)
劇團一般由正印、二幫、三幫三位花旦推車,推車的衣裝,由頭到腳稱為車裝,與車旗同色。車裝是扣仔似的戲服,頭飾是草帽狀,再加其他裝飾。
主持:招菉墀
福字行龍蟒
蟒袍上的圖案,所謂行龍指有一蟒橫綉,其餘蟒則與福字一樣圍困在一個個圈中。
主持:招菉墀
吐水大龍蟒
蟒袍上的圖案,大蟒由肩膀伸展到腹部,蟒口好像有水要吐出來,吐水的範圍有珠,予人溫文之感。
主持:招菉墀
盤龍大龍蟒
老倌常穿服飾之一,蟒袍上綉一條大龍,龍口向火珠,龍尾伸展到肩膊上,十分美觀。
主持:招菉墀
二挑、關公髯
二挑即倒轉的八字鬚,多為武丑所用,表現其矯健;關公髯是專為關公而設的五呎長鬚。
主持:招菉墀
八吉祥物
蟒袍上的圖案,即寶珠、方勝、玉併、銀錠、犀角、珊瑚、古錢、如意,又稱佛家八寶。
主持:招菉墀
黑白團龍蟒
白色團龍蟒代表文雅聖潔,黑色團龍蟒則多是英俊儒雅的武將所穿。
主持:招菉墀
團龍蟒
蟒袍上的圖案,其佈局對稱,全身有十個圓圈蟒紋的團龍蟒圖案,配襯流雲,用途廣泛。
主持:招菉墀
原指清朝時期男演員用蟒布包住自己的辮,發展到後來則指男丑。
主持:招菉墀
靠披蟒
即蟒袍只穿一邊袖,是武官上朝或去教場穿的服飾。
主持:招菉墀
相紗
相紗多為高官所戴,也有多色有裝飾的改良相紗。
主持:招菉墀
盔頭
盔有許多不同種類,比如七星額,就是女將所戴,正面有七絨球的盔;演公侯相將所戴的就是荷葉盔;忠君盔則是如鐘形,頂部高而尖。
主持:招菉墀
指男性角色頭上的帽,巾的前面有方玉,後面有兩條飄帶,常見的有文生巾、武生巾等等。
主持:招菉墀
紗帽翅
帽翅的形狀與圖案可分善惡,一般來說有金錢圖案的尖翅就是代表奸詐貪官,但近年的區分也沒那麼細緻,亦有例外。
主持:招菉墀
駙馬帽
在黑色的紗帽上插上有珠子和絨球的方翅,即駙馬卡。
主持:招菉墀
戲曲中的帽種類繁多,不同角色都要戴帽,當中最常用的是紗帽,所有文官都戴紗帽,源自明朝官員所戴的烏紗帽。
主持:招菉墀
皇帝、公主、太子等所戴的帽,常見的有平天冠、鳳冠等。
主持:招菉墀
即元帥主將所戴的硬帽,常見的包括帥盔、太子盔等。
主持:招菉墀
女蟒
由尊敬有名望的女性穿著,長度僅及膝,身後無擺,有鳳凰牡丹為主的圖案。
主持:招菉墀
箭蟒與改良蟒
箭蟒是皇帝出巡時穿著的服裝,在蟒袍的基礎下改成窄袖,質地亦比較柔軟;改良蟒則是皇帝的便服,在團龍蟒的基礎下改造,較輕薄。
主持:招菉墀
彩頭、劈刀
劈刀在演出時有兩把,一把是普通菜刀模樣,另一把是有配合面型凹口的,讓人錯覺真的有斬下去。演出流血場面稱為帶彩,其所用的用具就是彩頭。
主持:招菉墀
摺扇、腰裙
白紙面扇是各種角色都可用,金面黑骨扇為小生與花旦所用,長約二尺五的大扇則是花面專用;腰裙即百褶裙,為花旦必備服飾,但生旦淨丑在生病時都會穿著。
主持:招菉墀
僧道臉
由三塊瓦發展而成,以眉眼鼻口作分界線,三部分各有顏色,突出面部骨格,不同顏色亦展現了人物的多樣性,例子有《水滸傳》的魯智深。
主持:招菉墀
六分臉
即在全面的十分之六塗上主要顏色,其中一個典型例子是《紫釵記》中黃衫客,把左右兩頰畫成蝴蝶模樣。
主持:招菉墀
獨特面譜
粵劇面譜往往依照傳說而畫,如包公、黃巢等,上色亦與京劇不同,會塗抹至頸。
主持:招菉墀
三鬚、吊搭、扎
三鬚多為文官與知識分子所用,有分黑、白及蒼色三種,分別予年輕人與老人家;吊搭則為幽默的丑角所用,分上下兩部,中間露出嘴,下半部分是活動的;扎染多為有性格的花面人物使用,會把鬍鬚中間的部分剪走,兩旁插耳毛,有分黑扎與紅扎。
主持:招菉墀
整面
即整塊臉都塗上一種顏色作主色,再勾劃眉、眼、鼻、口,用以表達人物的神態,比如關公就是紅面。
主持:招菉墀
臉譜(二)
粵劇演出時,常借京劇臉譜勾畫,加上觀眾不喜歡花面戲,粵劇自己的臉譜漸漸失傳。
主持:招菉墀
臉譜(一)
臉譜就像面具,早期主要在鬼神的戲曲中出現,後期以不同的顏色來誇張人類的面孔,象徵不同的生活。
主持:招菉墀
關面
關面代表著關公的面子,他們在京劇中表現出神勇的形象,亦曾在「三國演義」的人物中出現。
主持:招菉墀
包拯面譜
早期的戲曲使用不同的面譜,包公是其中一種。到了後期,面譜逐漸失傳並以京戲和專戲等劇本取締。
主持:招菉墀
電燈道具與衫
電燈佈景從20年代開始出現,第一次出現時是電燈椅,後期亦有電燈床出現,象徵現代化。而電燈衫從40年代開始出現,亦在神功戲中使用,後期逐漸以瑩光液體取締,襯托造型美。
主持:招菉墀
© rthk.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