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於1625年,佔地約6公頃,為努爾哈赤及皇太極所興建的皇宮,後成為康熙、乾隆、道光、嘉慶東巡時的行宮,於2004年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這座盛京皇宮主要可分成東路、中路、西路三部份,不同時期的建築,帶有不同風格。東路集中了努爾哈赤所興建的建築,北面坐落了八角重簷尖頂式設計的大政殿,皇帝在此處理政事、舉行大典。它的正前方為長近200米、寛80米的空地,左右兩側八字形排列著十王亭,每邊各立五座,八旗大臣便在這裏辦公。其整體佈局來自八旗行軍時的帳殿陣形,反映出滿族人的游牧遺風,並具體呈現了八旗制度。

中路為皇太極所興建的大內宮闕,中軸線上坐落了大清門、崇政殿、鳳凰樓和清寧宮,以及衍慶宮、關雎宮、永福宮、麟趾宮等。因滿族人喜歡居於台崗之上,故皇太極把鳳凰樓和五宮所合成的寢宮區都建於近4米的高台上,俯視著地面的正殿區,形成獨有的「宮高殿低」現象。另外,寢宮區內的口袋房、萬字炕、落地煙囪、索羅杆,則反映出滿族人的傳統生活習慣和薩滿教信仰。

整個宮殿建築群具鮮明的滿族和東北地區色彩,同時融入了漢、蒙、藏族的建築特色,歷史與藝術價值都極高,難怪有「中國建築標本」的稱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