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心律不正(全皮下植入式心臟除顫機)

從出生開始,心臟跳動都有既定規律,因心臟是負責泵血,當心跳出現混亂時便無法泵血,因此便會出現病徵甚至引致生命危險。

心律不正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若泛指任何心律不正的問題的話,20-30%的人均有心律不正,嚴重會出現危險的心房顫動,引致中風約有1%,所以這也是個廣泛的問題。同時,工作壓力太大的人也會出現心律不正。粗略估算全港約有6000人死於心臟病,當中大約5-10%的死者可能是死於心律不正

心律不正的範圍十分廣闊,良性心律不正只會偶然心臟不自然地跳動兩三下,有些極端情況,如惡性心律不正則有機會致命,如心臟猝死。心律不正與其他疾病不同,心律不正是偶發性,並不會每天心跳也出現混亂,可能在一個月內有一至兩天出現混亂情況接著便正常跳動,故此若不是經常出現混亂則較難診斷。

心律不正的頻密程度與嚴重性的關係不太直接,通常危險性在於出現心跳時會否有其他伴隨的病徴,如心臟亂跳時便昏倒需由其他人救醒,這些情況醫生便會很著力找出病因,這些可以稱為惡性心跳,通常是心室性的心跳,這種情況出現時可能一、兩次便會致命。

診斷方法

1. 靜態心電圖 - 可在醫務所內進行,但因檢查時間只有十秒鐘,因此若非非常頻密或是持續性的心律不正,否則成功診斷的機會較低

2. 廿四小時心電圖 - 記錄整天的心跳去診斷是否患有心律不正,但同樣限制於檢查時有否病發

3. 外置儀器 - 儀器外形像信用卡,當患者出現心臟亂跳或頭暈,只需將儀器放近心臟,便能記錄心跳,然後用電話可以將資料傳送予醫生。這個方法好處在於有些患者一個月只有一至兩次病發情況,便有機會記錄到資料,但其限制在於,若亂跳動只有幾秒,待取出儀器後便已無法記錄。另亦不適用於病發時不能取出儀器記錄的患者,如出現嚴重病徵如暈低。

4. 誘導方法 - 醫生臨床判斷若患者情況非常危險,便會使用誘導的方法。誘導的方法是使用導管刺激心臟然後才診斷,但這些刺激的外力有時候會過強,意即患者未必有特別問題,引致判斷的時候會容易出現陽性的錯誤。

5. 體內監測儀器 - 此為新興儀器,外形像尾指的大小,通常藏於患者胸前的皮膚下,儀器安裝後可記錄患者約三年的心跳,資料可透過網絡傳送給醫生。體內監測儀器的好處是患者不需作任何事情便能捕捉到病發的資料,以及能記錄一段較長時間並全天候的監測資料,缺點是患者需要做一個小手術安裝儀器。這個方法對一些未能找到病因的患者特別適合使用。

新一代除顫機(全皮下植入式心臟除顫機)

除顫器大約在七十年代末已廣泛使用,當時的體積如現代的平板電腦,因著科技的演進,現時的除顫器體積已十分細小,當中亦已加入了其他設計,現時主要仍然由一些大生產商製造。

傳統的除顫機通常需要經過靜脈的血管將導線引導至心臟中,當心臟亂跳時便會放出一個信號去重置心臟。但傳統除顫機最大的壞處正是因為這電線,當電線由皮下進到心臟中時會影響到心臟原本的功能或影響到心跳的能力,若不幸發炎時需要將整套除顫器拔出亦相當困難,嚴重時甚至會有生命危險。另外,因電線壽命只有約十五至二十年,患者需要定期換機,當年紀越來越大時,患者體內有機會有三至四條電線,而這些電線則會影響患者的正常心跳和心臟的正常運作。

現時新一代「全皮下植入式心臟除顫機」適用於一些不是因心臟起搏的病因引致心律不正的患者,與以往安裝的除顫機最大的分別在於電線不用進入心臟以及胸腔或其他的部位,純粹只需將除顫機藏在皮膚以下,而除顫機有一條導線接駁至胸前,機器則在患者左邊的肋骨旁,正好包圍整個心臟。除顫機負責監測著心跳,當出現惡性心跳時,機器便會放出電能量重置心臟。這種除顫機的好處是電線不用進入心臟,而且只是皮下裝置,若出現任何問題需要移除除顫機時也能簡單進行。

過去需要將電線放進心臟的原因在於分析心跳時準確度不足,因此需將電線放進心臟中才能正確分析患者是否出現惡性心跳。隨著電腦技術的進步,現已可用其他方法很快地分析出心跳是哪類情況,因此便可以不用將電線放進心臟中。

雖然電線沒有接觸到心臟,但電的信號仍能透過皮膚、肌肉等傳送到機器中,然後當電流經過心臟便能重置心臟,所以這款除顫機及電線會環繞、包圍著整個心臟。

分類

除顫機 (DEFIBRILLATOR) - 是幫助重置心臟,是針對一些心跳快的惡性心跳的儀器。

起搏器 (PACEMAKER) - 患者心跳過慢甚至心臟不懂自行跳動,因此便需要這種儀器提供一些信號幫助心跳加快,重新讓心臟跳動。

自動心臟復甦機(AED) - 是急救用的體外儀器。只需將連接機器的貼紙貼在患者身上,機器便能自動偵測患者是否出現心律不正,若有心律不正,機器能自動為患者重置心臟。因這部機器是設計予一般市民使用,它懂得自行分析患者情況,如患者並非心律不正便不會發放能量重置心臟。這部機器的好處是能幫助一些第一次病發的患者,因第一次發病而在街上暈倒,如沒有旁人施救,很多時便會失救。

衡量指標

1. 次數︰心臟亂跳會否經常出現,如經常性跳動得很不舒服

2. 出現其他伴隨病徵︰如心跳動時會感到頭暈、眼前一黑便暈倒然後很快醒來,這些都是重要的病徵,另外亦有些人會感到氣促像不能呼吸

3. 家族性病例

治療方法

情況較良性時,醫生會告知患者不用擔心,以及解釋這種情況並不危險。

有些情況會影響至出現病徵,如令患者感覺不舒服、心跳起來的感覺不自然的話,可以用藥物控制,減少讓心臟跳動不要太强烈。

有些時候病徵不單單會影響生活,更會有危險性如引起中風或引致死亡,因此患者需要使用一些特效藥物,甚至安裝一些機器(除顫器),幫助心臟重置回正常的心跳。除顫機的限制是電池有限,若經常使用會耗盡除顫機的電池,因此便需要經常換機。

若已安裝除顫機,但患者仍然出現頻密的惡性心跳,醫生便會使用消融術,嘗試將心跳混亂的情況改善,或減少亂跳的情況,希望能減少除顫機的使用情況。消融術是在除顫機以外附加的辦法,是否做這個手術是需要按手術的難度決定,因心室性消融術一般的危險性較高,一定要視乎風險大小及患者值得做這手術與否。

預防方法

1. 單指心房顫動的話都是明顯的,因最主要原因是血壓高,控制不好,令心臟慢慢退化出現心房顫動,若及早已知道自己有高血壓,便應及早醫治或控制情況,這樣可以減慢出現心房顫動的情況

2. 其次可以在看醫生時請醫生量度心跳,看看會否有跳亂的情況

3. 現時市面上的一些新的血壓計,當有心律不正的情況出現時會顯示信號,提醒患者多加留意

相關分類
心肺科
資料來源:2014年6月17日香港電台第一台《精靈一點》節目

蕭頌華醫生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內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最後更新:2015年3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