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源書目
猩猩與我
猩猩和人類都是靈長類動物,基因也相當相似,可算是動物界中的「親戚」,關係也密不可分:人類以發展為名不斷破壞猩猩的生境、不法商人獵殺及捕捉猩猩;與此同時,保育專家到世界各地宣揚保育黑猩猩的訊息…… 我們大多只能從紀錄片中,或在動物園裡看到猩猩。印象中猩猩都是高大強壯、肌肉發達的。猩猩的形象經常被用於繪本角色中,以下介紹的都是以猩猩為題材的繪本。
《大自然大不同》- 獼猴國度 (2020)
香港原來住著另一隻靈長類動物-獼猴,牠們生活在我們風景如畫的水庫。節目跟隨新生兒探索世界,看牠模仿成猴並與年輕獼猴玩耍。大公猴受到族群的挑戰恐怕身份不保,獼猴族群的等級和社會結構更一目了然。
《放眼世界》- 野生倭黑猩猩中的「怪獸家長」 (2019)
過份熱衷照顧孩子的家長,有時被稱為「怪獸家長」和「直升機家長」。原來動物界也有「直升機家長」。德國動物學家的研究團隊發現,野生倭黑猩猩會協助兒子,尋找配偶,增加成功的機會。
《放眼世界》- 黑猩猩容貌辨識系統 (2019)
不法商人因私利獵殺及非法販賣野生動物,為了更有效遏止此等行為,美國有保育專家和電腦專家合作,收集大量黑猩猩的照片,開發專為黑猩猩而設的容貌辨識系統,在網絡上追蹤失蹤的黑猩猩,後來卻發現,計劃遇上最大的難度,竟是人類和黑猩猩的樣貌特徵實在太相似……
《放眼世界》- 大猩猩族群定期見面聚會 (2019)
英國有研究顯示,大猩猩族群會定期見面和聚會,聯繫感情,這種社交習慣可以追溯至遠古時期。
《放眼世界》- 印尼海關成功堵截走私猩猩 (2019)
印尼海關在機場成功堵截走私猩猩。海關人員發現一隻兩歲大的紅毛猩猩,被人放入籐籃,用毛巾蓋著,令人誤以為是嬰兒,最終當場被揭發。
《The Pulse》(《脈搏》) (2018)
珍古德博士(Dr. Jane Goodall)透過野外研究和深入觀察,發現黑猩猩懂得選擇和加工工具,他們的社群更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珍古德博士的發現為有關的研究揭開了新一頁。節目《The Pulse》早前曾經訪問珍古德博士,就讓她親述黑猩猩的研究和觀察成果,還有她對環保和夢想的看法吧!
《放眼世界》- 黑猩猩以後腿站起走路 (2018)
美國一個動物園有黑猩猩以兩隻後腿站起走路,有別於一般黑猩猩。動物園認為這隻黑猩猩是因為愛乾淨,擔心弄污手上的食物,才採用這種姿態走路。
《遊學全世界》- 送紅毛猩猩上學去
猩猩生活於野外叢林,但棲息地不斷受破壞,猩猩更被捕獵,生存受到威脅。幸好保育人士致力保護猩猩,在婆羅洲有一間綽號 「森林學校」的保育中心,專門收容紅毛猩猩孤兒,教導牠們與同類社交和野外生活技能。節目《遊學聽我講 (送紅毛猩猩上學去) 》帶大家走進森林學校。
《遊學全世界》- 尋找紅毛猩猩的踪影
幾個領隊率領不同隊伍互相通報,只要一發現紅毛猩猩就會傳遞消息務求可以最近距離拍攝,他們又發現紅毛猩猩原來會於晚上築巢睡覺。看見和人類基因有百份之九十七相同的猩猩,不禁令人聯想起人類祖先的生活方式。
《遊學全世界》- 蘇門答臘樹林保育員體驗
Orangutan (紅毛猩猩) 在印尼話中是森林中的人,牠們的行為和人類相似。保育人士正努力拯救紅毛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