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

華山古稱太華山,由東峰朝陽、南峰落雁、西峰蓮花、北峰雲台、中峰玉女五峰組成,有指它因遠望形狀似花而得名(古時「華」亦通「花」)。《山海經‧西山經》記載:「太華之山,削成而四方,其高五千仞,其廣十里。」

根據清代國學大師章太炎考證,「中華」、「華夏」 都因華山而得名,華山屬中華民族的發祥地之一,而他在《中華民國解》一文中言:「夫華本華山,居近華山而固有華之稱。」《史記‧封禪書》亦提到黃帝遊華山的事跡:「中國華山、首山、太室、泰山、東萊,此五山黃帝之所常游,與神會。」

此外,華山亦是道教名山。位於北麓登山起點的玉泉院,據說曾是睡仙陳摶的修道處,他被尊為道教老華山派祖師,弟子在他仙逝後建立「希夷祠」(宋太宗為陳摶下詔賜號「希夷先生」),於清朝時被多次擴建,並因院內流著一股清泉而改名為「玉泉院」。金元時期,道教全真派重要人物馬鈺、丘處機、郝大通等據說都曾在華山修道,郝大通更在此開創全真道支派華山派,令華山成為全真道的重要道場。

© 2019 rthk.hk